高颖 刘佳
沈阳市应昌街小学 辽宁沈阳 110021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蓄力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进程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达到高效教学效果,不仅要让学生吸收其中的知识,还要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对此,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展开简要论述,以期许在教学中能趋利避害,使生活情境得以有效利用。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引言
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内容密切相关,其教学也与现实生活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运用在现实中,所学的知识也能融入到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有关教学的实用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数学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摆脱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态度,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培养放在第一位。小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倦,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比起其他学科抽象、复杂一些,特别是对数字不敏感的小学生难度更大,学生也容易失去学习信心。生活元素的加入可以有效减少这种情况的存在,教师应当合理利用生活化教学来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体验数学的学科魅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章《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多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学校操场有多少平方千米?”等等,利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回答欲。教师还可以用一些拼图,或者绘画来展示“平方”的概念,以及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小学生也许会在换算的学习上混淆记忆,教师需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记忆,活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觉不那么陌生,从而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也应该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成就感,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数学的抵触也会有所减弱。生活化举例让小学生能体验到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拉近了抽象知识和自身的距离,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还能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2创新是生活化数学教学的评价工作。
评价工作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设计实施,而且要有评价和反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的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从生活化理念的融入来看,教师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从而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更加准确的评估。由于我们重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育生活化的理念融入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准确的评估到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能只是关注在数学的知识,掌握方面更要关注他的应用情况如何。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我们从生活化的角度在评价的方式方面进行创新整合,能够让评价真正可以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想了解的东西,可以准确的判断出学生生活化数学的水平如何。通过评价我们能够认识到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优化调整,提高教学的整体效能。
3不断促进学生体验,努力放大生活化教学效应
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有着“求趣、求新、求异、求动”的活泼心态,不仅如此,“儿童的智慧多出自他们的手指尖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组织并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体验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求真、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能够不断地放大“生活化教学”的良好活动效应。以“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为例,笔者引领小学生实际测量校园篮球场的四条边,有些小学生得出了“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的结论;有些小学生在发现“长度相等、宽度相等”后,得出了“长方形周长=长×2+宽×2”的结论。在笔者的再次激励和大家的共同探讨后,进一步得出了“长方形周长=(长+宽)×2”的这一终极性结论。再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笔者扮演商家店主,小学生扮演买家,需要购买打八八折后的数学课本,以此把原价与折后价进行对比,帮助他们在自主体验中认识到了“折扣”的数学意义。总之,“教无定法,却有章法”。生活化教学既有利于提升数学课程的质量和效益,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用意识、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只要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下去,就会赢得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果。
4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探究动力被充分调动出来。对此,教师要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生活化场景,让学生们投身其中,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比如在学习《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课时,在引导学生们认识质量单位“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其创设生活化情境: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现在老师想要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开展讨论,可能会想出用手掂一掂这个办法,接着,教师继续向学生们说道“请小组内把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标签,请生汇报,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么感觉?”然后组织学生们开展分组活动,亲自感受不同物体的质量,并思考:在我们生活中,还要哪些用克作为单位的物体?
5生活化教学意识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生活方式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独特价值,督促学生培养思维能力,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了解生活方式在学习中存在的价值,在这个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该改变。教师既要加强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又要密切注意数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内容的结合,让学生对眼前的数学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编写教案,完成备课过程中的教案,结合实例和数学课程知识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过程去探索知识,并且加深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在实施教学计划时,可以将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逐步加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思维。
6结合信息技术,多锻炼多实践
现在大多数课堂已经配备了信息化设备,比如投影仪等等。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面不再局限于课本,结合生活元素,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小学数学也需要一定的训练量,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动手动脑,锻炼个人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网下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见条形统计图,比如年份、工资、人口等相关的信息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所学的知识来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在教导学生识图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作图,学会把生活实例问题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活跃大脑,摆脱固化思维。
7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忽视知识的应用问题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讲解大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不但挑战着学生现有的抽象逻辑水平,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的教学中,需要改革需要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在新的知识授课过程中就把现实生活中知识,如何应用的情境创设出来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会更加容易数学的学习,也会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感。如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是非常丰富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要特别注重将这些实际应用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例如,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不断地训练夯实,而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让学生摆摊卖东西或者开超市这样的方式来练习计算的话,他们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而且练习的效果会更好,这是一种游戏的情境方式,学生会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不知不觉的,他们数学的计算能力会显著的提高。这也增强了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让数学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也给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更多的刺激条件。
8善于创设良好情境,努力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
生活化课程离不开生活化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对生活的再体验和再认识,让小学生经常感受到生活化数学的气息和氛围,尽可能地在每一个环节中,引领并激励他们不知不觉地把数学知识投放到社会生活大背景下进行学习、理解和把握。换言之,要让小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快乐地学习与应用数学知识。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提问:“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以及小轿车、大货车、公交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圆形。”“假如不是圆形的车轮又会怎样呢?”接着,创设了动漫教学情境:在动物世界中,小猴、小马、小牛分别骑着“圆形”“方形”“三角形”轮子的自行车准备比赛,教师以此让小学生预测它们的比赛结果。然后,演绎了动漫赛事的过程和结果:小猴骑着“圆形”车轮既快速又平稳,其他两者则是“艰难”前行。“为什么圆形车轮会走得既快又稳呢?”由此开始了快乐的课程教学活动。
9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思考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们进行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切实发展。比如在学习《去姥姥家——混合运算》时,为了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为他们出示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比如:光明小学共27个班,每班各买一个脸盆和一条毛巾一共要用去189元,每条毛巾3元,每个脸盆多少元?蔬菜店运来白菜1800千克,花菜850千克,每50千克装一筐,白菜比花菜多多少筐?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们生活中会遇到的,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结语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改善当前数学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学生活化可以进一步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依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用生活的语言来诠释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张发祥.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
[2]何锡亭.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
[3]倪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0).
[3]马林.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9(34):75.
[4]靳永安.浅谈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42.
[5]张彦林.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2):104.
[6]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月刊),2013(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