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相互促进--论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徐婷婷
[导读]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是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读、写”作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老师要提高教学质量

        徐婷婷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西街小学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是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读、写”作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老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能力,调动学生联动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将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教学的改革工作不断深入,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元化的课堂氛围。读写一体化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巩固学生的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因此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
一、要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采取读写一体化教学手段的开端,就是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是学生了解语文、积累文学知识的第一步,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积累越来越多的词汇量,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领悟更多的思想感情。老师也要积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是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奠定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一般可分为两个模块,课堂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教学。
(一)课堂阅读教学
        语文素材是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资料,同时也是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的主要渠道,老师要突出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利用课堂阅读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基础奠定基础,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知识,让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真正感悟课文表达的真是情感,还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记忆以及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中《小松鼠找花生》的课本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先要流利、通顺、有感情的进行课本全篇阅读,将课文中的生词、生字画出来,然后根据课本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花生生长在地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阅读中获取知识。
(二)课外阅读教学
        老师要选择有丰富知识、寓意深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和学习,在课本知识学习基础上拓展自身文学储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丰富的书籍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拓展学生的事业,丰富学生的情感时间,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还能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课外阅读的种类包括《三字经》、《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等,虽然内容相对来说没有很高深,但是其中包含的知识和思想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文化体系,提高学生的内涵修养[2]。不仅如此,老师还要与家长合作,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的活动,每天阅读时间不需要很长,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长期以往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与家长合作,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将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二、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老师在语文课堂中采用读写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为写作能力培养奠定基础。老师在开展教学前,要先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和谐、积极的课堂教学分为,让学生能够积极勇敢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和意识。

老师要先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拉近老师与学生时间的距离,学生对老师也会产生喜爱、尊重的情感,从而更愿意跟老师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不会对语文学习造成极大抵触,能够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3]。
        比如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中《找春天》的教学,老师可以将教学课堂环境搬到大自然中,带领学生感受春天的到来,从而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课本中表达语句。老师还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室外教学不能漫无目的的玩耍,要渗透教学内容,通过玩加深学生对课本的记忆和理解[4]。老师在课外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景象,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观点,还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通过阅读和表达的结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学生具有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后,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是水到渠成的。老师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第二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学中培训学生写作能力,学生要顺利完成写作活动,老师就要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重视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字词的应用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通过读写训练,也能避免学生在写作时遇到不会写字的情况[5]。
        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写作主题,然后由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利用自身想象力来进行写作。比如小学二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的《秋天的图画》课本中,老师完成课本注解后,还可以通过图画展示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秋天的景象有更加直接的了解,老师还要重视讲解课本中比拟写作的手法,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的魅力。老师可以通过秋天设置写作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完成自己对秋天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6]。
        不仅如此,老师还要鼓励学生课本、课外读本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仿写,还可以摄取读本中优秀的写作手法和内涵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
四、通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老师通过为学生开展阅读理解训练、写作能力训练等,不仅能够让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促进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老师通过先读、后写的教学模式,也可进行读写一体的教学模式,主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7]。老师要了解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将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灵活性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手段,通过实践可知属于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有重要意义。作为老师也要在理解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真正将读写结合起来,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我国新课改的内容落到实处。掌握教材的特点是读写一体教学模式应用的基础,了解学生的特点是教学模式应用的保障,采取读写一体教学模式能够继发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宁桉.小学语文不同文体读写一体化教学的研究 ——以人教版第八册语文为例浅谈不同文体"读写一体化"的有效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27):271-272,283.
[2]赵海华.结合部编教材浅析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上),2020,(6):81,83.
[3]高雅.解读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三部曲"[J].家长(上旬刊),2020,(3):167-168.
[4]范俊.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5):305.
[5]秦玉玲.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9,(9):88-89.
[6]虞洁.分享"读"与"写"的快乐——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浅思[J].散文百家,2020,(17):62.
[7]孙银安,孙蕊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23):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