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柳娟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第二小学 广西 河池 547300
摘要:当代社会有很多学生都有不重视生命,甚至是忽视生命的现象。如欺负街头的流浪动物,随意践踏草坪。这种行为反映的是我国教育体系对于生命教育的忽视。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同时也是迎合新课改发展与追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表现出生命教育重视度,利用生命教育过程,增强学生生命意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做到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为例,从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切入,结合笔者经验,讨论学生生命意识培养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生命意识;培养
前言:因为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阅历不足,对生活中的是非对错没有判断能力,只能模仿他人的行为,或是按照自己的感官做事,所以往往没有理解生命的意义,不知道生命对于人类的价值。小学教育有必要展开生命意识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学会与理解生命,尊重与关爱他人生命。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很多内容都涉及到生命,教师有必要充分且合理的使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表现出尊重生命的态度,感受生命与自然的美好。
一、挖掘教材激发生命意识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知识载体就是课本与文章。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就有许多和生命有关的课文。这些素材能够让教师的生命教育教学有很好的途径[1]。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素材当中的内涵与情感,找到和生命教育有关的材料与信息,组织学生反复学习、反复朗读。用这样的过程激发学生生命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生命意识学习过程。
比如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的时候,教师在组织学生反复阅读的时候,就可以提问:为什么父亲如此了解森林中的鸟,学生此时就会开始思考。此时有些学生甚至将自己代入角色。学生反思应该是父亲平时非常关注鸟儿,所以才会如此了解鸟儿的习性。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父亲过去可能是个猎人,遇到了什么事情,于是开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重,不再打猎,而是开始保护鸟儿。学生在回答与思考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就有在锻炼和激发自己的生命意识[2]。简简单单的一篇课文,配合上简简单单的问题就能够体现出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利用写作培养生命意识
在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和写作。小学语文阅读过程锻炼的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小学语文其他内容包括口语训练、听力训练等也有各自的作用[3]。写作的价值在于能够综合反馈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是对以上能力的总结表现。写作教育意义重大,生命意识教育需要有写作的过程。教师需要将写作教育和生命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热爱生命、观察生命、分析生命、思考生命。让学生在写作中抒发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认识和看法。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分析和观察生命,表现出生命的存在价值。教师需要利用这样的过程引导学生,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可以顺利的发表自己的真实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入关注和思考文章,助力学生形成生命意识、生命追求。
如写作任务《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创作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生命。学生最初在这个任务的要求下,往往只能看到绚丽多彩的人类世界,炫彩的广告牌与灯光以及到处都有的混凝土建筑,直到最后有学生发现,街道两侧的水泥板夹层中有一些小草。学生于是认真观察小草,细致的描写出小草在艰难的环境中如何生存。也有一些学生以自己所观察到的鸟儿为例,叙述了鸟儿的日常生活。每一名学生都有深入思考、深入观察,在该过程中将自己对于生命的顽强与钦佩表现的淋漓尽致,展现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意,实现了生命意识的培养。
三、综合学习强化生命意识
在新课改推进中,综合学习成为了很重要的环节,属于拓展部分,其涉及非常广泛的内容。所以教师有必要合理使用该环节,做好学生生命意识引导。
例如运用综合学习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生命,使学生陷入生命的思考与理解。教师可以在爱奇艺上寻找一些关于生命的纪录片,央视和BBC曾经制作过很多这方面的纪录片和视频。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生命的渺小、伟大。学生在观看中感受与理解了生命进化的意义、价值和步骤,并明白了生命想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和自然抗争。学生观看纪录片深入思考了生命的价值和存在意义,明白了生命珍贵性,唤醒了学生对于生命的情感与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生命的意义作为辩论会主题,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辩论,表达自己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理解生命。学生在辩论中集思广益,从他人的思想中汲取灵感,形成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看法与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课外活动与读书升华生命意识
教师教学中,除了可以用课堂培养学生生命意识,也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课外实践。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教育,这句话的意思是,教育的目光和追求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使用知识,学会自己学习知识,从自己的人生阅历、人生经验中提炼知识内容。课外读书、课外活动同样也是学生形成与培养生命意识的重要方法。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当前的状况、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为学生推荐一些和生命有关的文章、作品。学生在自行阅读中体会与理解这些生命著作的价值,形成了自己对于其中内容的认知。比如《最美丑小鸭》《老人与海》《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自己的情感,升华着对于生命的感悟与理解。这些和生命有关的书籍阅读,能够让学生表现出强烈反应,升华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思想。此外课外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性种植一些花草。学生在种植过程中,有些因为疏忽了浇水,结果花儿最后枯死。有的因为一直耐心浇水,所以花儿生长的非常好。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也明白了生命的美丽。
结语:语文本就同时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生命意识渗透,让学生在生命教育中感受生命的定位、价值和存在意义。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生命的认识,其具有现实性教育意义。教师需要在多样化活动中引导,感知生命、热爱生命,并将这样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实现文明的延续。
参考文献:
[1]黄婉辞,周文彬.小学语文学科中生命教育的开展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03.
[2]江伟娇.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研究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9(07):197.
[3]李云飞.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8(3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