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刘铁梅
[导读] 语文教育必须表现出深度学习追求,这是打好学生学习素质基础的关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素质与学习能力。深度学习中,核心素养教育是很重要的部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建构和使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理解和传承。
        刘铁梅
        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桂子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57
        摘要:语文教育必须表现出深度学习追求,这是打好学生学习素质基础的关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素质与学习能力。深度学习中,核心素养教育是很重要的部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建构和使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理解和传承。四大要素能力的掌握,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而言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为例,分析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度学习教育策略和思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前言: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颖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这些教育手段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教育的水平、教育的质量。深度学习让有效课堂获得了全新的思路与方向。本文将以笔者经验为参考,分析深度学习策略和思路,旨在提高教育效果与教育有效性。
一、师生角色调整专业深度学习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教育,教育的过程为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与教师保持互动。教师需要用行之有效的手段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1]。在学生表现出求知欲望,并在课堂中主动融合了自己的主观创造以后就能形成富有活力且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课堂研究具有足够深度。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倾听者,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时候需要认真倾听并进行合适的引导。了解了学生的态度、个性化追求以后,教师需要从中提炼核心精华信息,让学生能够聚焦词、句、情感、技能,并融合文本。此时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文本探索,动用全身感官阅读和思考,分析文本精彩句子和传达的感情。学生在发散思维中理解了文本所传达的信息[2]。课堂教学需要确定学生角色,以此保障深度学习质量。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内化语言,使用语言将情感理解渗透到知识结构,构建特有的语言感情、语言理解,实现深度学习目标。
二、激发内在需求达到深度学习要求
        只有在学生形成与表现出内在学习动机以后,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保障。不论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其追求的实质都是让学生表现出学习主动性,形成学习动机,开发学生创造力。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考虑让学生形成对标准答案的认同,没有考虑不同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引起的观察点不同情况,没有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知识。学生没有形成创造精神、探索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3]。深度学习需要有创造欲望、探索精神的支持。

比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师就需要用情感引导,让学生感受和家人相伴的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和家人的相处过程、相处方法。此时学生就会代入情感,这时候的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就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没有情感的文章是空洞的,空洞的文章是不会收录到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师需要深入教材当中,挖掘教材当中和学生生活匹配的要素,利用其中的精髓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样才能够在细节切入,联系情感、感知形象,形成多元理解、多元认知。
三、多层深入全面学习
        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深度学习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成长引导者。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就能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可循的深度引领方法非常多,比如专题拓展、主题探究、小学讨论。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组为单位,先将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分为多个小组,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五壮士宁愿牺牲也不寻求连队的帮助,文章中哪些细节描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日本鬼子的愤恨。学生此时有了学习的目标, 表现出学习主动性。学生先自行阅读并搜集材料,之后学生带着问题和自己搜集的材料在组内展开了交流与讨论。每一名学生都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互动,表现出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意识。有了目标学生才能够深入学习,并在组内互动中增加问题研究深度,创建更具批判性的讨论氛围,加深知识理解深度。
        为了获取新知,没有思考过程与实践过程显然是不可行的。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从微观到宏观,由浅入深的层层推进,最终将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课学习以后,这一单元的习作任务是《家乡的风俗》。教师在讲解这几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用横向对比的方法组织学生,让学生自己判断这些课文的家乡风俗的创作结构、创作思路。学生有了这样的过程和任务,就会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掌握了创作思路和方法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模仿创作,按照其模板创作文章。该过程学生将课文知识渐渐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创造自己的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结语: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为了达成深度学习目标,就需要教师设定具有深度的问题和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思考与使用中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拓展教育的宽度与深度,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知识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欣欣.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126-131+150.
[2]艾辉.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语文教学实践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9(S1):52-55.
[3]杨启光,杨冰.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写作:内涵、特征及教学策略[J].教育导刊,2019(12):6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