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励志阅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李一帆
[导读]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励志阅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各种语文阅读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
        李一帆
        安徽省桐城市同安小学,安徽省省桐城市,231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励志阅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各种语文阅读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在内心深处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获取真正的自信以及尊严。因此,文章首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语文课堂励志阅读的具体策略,以求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励志阅读;策略研究

引言:当前学校展开励志教育的主要途径,就在于课堂教学,但仅仅只是将励志教育贯彻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于其他课程,小学语文课堂在进行励志教育时具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采取励志阅读教学的模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自身隐藏的生命能量,激发出学生的创造热情以及创造欲望,培养出更加健全的人格,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同时,这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过多,阅读存在着被动性
        通常情况下,小于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之中,教师通常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在一种被动地位上,在阅读教育正式开展之前,教师通常都会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的被动状态被进一步突出,同时,受到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仅仅只是向学生传递一些阅读技巧,帮助其掌握更加优质的阅读方法,但却忽略了对文章自身的思考,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很难学习到除了问题之外的东西。
(二)阅读目标的设定过于古板
        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程,其在一周的教学课程中仅仅只有2-3节课时左右,因此,教师在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时,其所制定的目标主要就是对所学文章加以阅读,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来抛出几个与文章相关的问题,甚至有时教师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做好简单的阅读,目标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流利阅读文章,这就导致教师忽视了对于学生情感以及思想的培养,没有意识到阅读是学生获取各类书面信息的具体途径[1]。
(三)阅读教学过于重视结果
        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针对某一篇文章所展开的教学,主要就是教师针对文章内容来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在详细阅读文章后进行回答。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课时等客观因素带来的影响,导致学生并没有一个充分思考以及充分阅读的时间,如果学生无法顺利回答出问题,教师就会找其他同学回答或是直接公布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成为了快速阅读,阅读的主要目的也从理解文章情感转变为了解答问题的工具,使得学生在阅读中丧失了自身对文章的详细感悟。
二、小学语文课堂励志阅读的具体策略
(一)因材施教,培养起学生健全的人格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其中的阅读材料大多都蕴含着人情、人格等方面的深刻情感,这也是教师实施励志阅读的优质教材。因此,教师更应当深入挖掘这些课文当中隐藏的深刻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学生乐观、自信以及勇敢的人格品质。例如在《天净沙·秋》中,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这种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而在学习《祖国。

我终于回来了》这一文章时,就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自身的爱国情怀,使其能够意识到国家的重要性,励志成为一名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而励志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要避免因重视程度不足而丧失教学两级,还要防止出现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现象。同时,教师自身还应当成为一个“有心人”,及时观察到那些有心结的学生,并且在课堂教学情况完全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其解开心底潜藏的疑惑,使其具有着一个更加良好、健康的心态。而在每一个班级之中,总会有小部分学生会让教师感觉到头痛,而引发这一现状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布不够牢固,导致其丧失了学习语文阅读内容的性质,甚至还会出现违反校规版规的问题,如果家长以及老师仍旧只是采用口头教导的方式,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就应当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们充分发挥出小学语文励志阅读的优势所在,让学生在《伯牙绝弦》这一文章中深入分析伯牙的艺术形象,使其明确钟子期与伯牙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意识到身边“知己”的重要性,通过这种自我反思的方式,能够取得十分优异的效果。而部分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相对较小,心智还尚未成熟,很容易就会产生骄傲的不良现象,认为自身应付考试完全没问题,一定可以进入到理想的学校之中,导致其过度膨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仍然可以通过励志阅读的方式,与学生一同分析《少年闰土》中闰土的形象,或是《三国演义》中在街亭一战中马谡的形象,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保持谦逊的态度,使其能够完全静下心来,在树立起远大理想的同时,保持自身精益求精的态度[2]。
(二)鼓励学生建立起自信心,用于超越自我
        能成大事者,其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找寻到自身的弱点所在,可以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不断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来完善自身的能力。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部分学生都会存在着理解程度不足的问题,尽管其一直都在努力学习,但却始终没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会使得学生产生了放弃这门学科的不良想法。这时,教师就应当积极捕捉到学生的异常心理状态,并以励志阅读为基础来有目的的教育学生,使其能够向“愚公”一样,始终秉承着自己的理念,不怕苦难、迎难而上、永不放弃,培养出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性格特定。而站在学生自身的角度上来看,只有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自己、审视自己,才可以更加从容的面对各种困难以及挫折,消除自身出现的自卑以及沮丧等消极情绪,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就有着许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老人与海》等,其中所刻画出的人物形象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的人格能够更加健全。而在《只有一个地球》这一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来列举那些历史中名人的成才实例,并在不断深入分析的过程中,使得学生们能够意识到困难可以更好的磨练意志、塑造品格。通过这种励志阅读的方式,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自身的心理环境,使其能够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做好应对各种苦难的心理准备[3]。
结论:总而言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更好的利用其教材,采用励志阅读的方式,在分析阅读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并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样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各类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培养出学生一个健全的心理环境以及思维理念,养成一种不畏艰险的奋斗品质。
参考文献:
[1]李业慧.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趣味课堂建设的一点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0(18):30-31.
[2]安凡霞.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漫谈[J].学周刊,2020(28):89-90.
[3]倪真知.试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20(81):53-54.
作者简介:李一帆,女,汉族,籍贯:安徽桐城生于:1989-10,工作单位:安徽省桐城市同安小学,单位省市:安徽省省桐城市,单位邮编:231400,本科学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