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婷
沈阳铁路第五小学 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基础学科,通过语文学习能够丰富小学生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语言和词汇的运用技能,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而提升。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能够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有助于丰富小学生情感,增进小学生对身心体验。本文将对情境教学法进行简要阐述,分析情境教学法的特征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以运用,将情形教学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创建真切直观的教学氛围,对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语言、视频、画面等方式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文本加以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利用情景教学,有助于改善小学生思维,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情境教学法的特征
1. 真实直观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情境的真实感,让小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在认知事物时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合理构建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小学生产生联想,进而对教学内容具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
2. 情感和知识相互促进
情境教学法具有认知与情感相互促进的特点。兴趣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带来启发和情感上的触动,从而增强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并从中丰富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此外,小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理解越深刻,参与教学活动的信心也会相应增强,从而体现出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特点。
3. 意境深远
情境教学法具有意境深远的特点,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前,结合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知特点创设教学情境,采用的素材通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而高于生活,小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既可以感觉到教学情境的亲切感,又会感到意味深长,从而让小学生展开联想,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教师在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需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起到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辅助功能,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目的需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用以突破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1]。
(二)灵活性原则
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调动小学生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给小学生留出更大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小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因此,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在形式上需要不拘一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丰富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三)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对学情进行认真分析,这样才能符合小学生认知方面需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情境教学法应用的科学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师对课堂实际状态的把控,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是为教学服务,避免在应用中喧宾夺主,分散小学生语文学习注意力,导致应用效果适得其反。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在导入环节的应用
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制约,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通常仅为10-15分钟,在有效时间,快速吸引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有助于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合理的导入,能够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到注意力集中[2]。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课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为通过课文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培养小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这也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对小学四年级学习特点进行分析,进入到小学中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在运用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素材加以引导才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语文教材虽然采用了绘本形式,但是很难对小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会达到更好的课题导入效果。
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中,从网络下载了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经过剪辑和合成,在视频中融入了潮水呼啸和音乐的音响效果,制作成短视频在导入环节进行播放。通过这种方式,对小学生形成视觉、听觉多感官刺激,迅速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进而将注意力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二)情境教学法在字词教学环节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练习教学能够强化小学生对生字和生词的记忆,增加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储备,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但是,字词练习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讲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许多小学生对此望而生畏。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字词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强化记忆。
例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时,课文中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包括“塘”、“脑袋”、“灰”等13个生字,教师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利用Flash软件制作识字游戏,创设游戏教学情境。
在游戏过程中,在电脑屏幕上会陆续游出来一个个大脑袋的小蝌蚪,每支小蝌蚪头上都顶着一个绳子,在屏幕下方会出现许多拼音供小学生选择。小学生每选择一个拼音,都要大声读出来,选择正确后,小蝌蚪会变成青蛙,跳到荷叶上。让小蝌蚪变成青蛙数量最多者,将成为游戏的获胜者。
通过游戏教学情境法,将识字、认字变成一种乐趣,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寓教于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境小学法在朗读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反复朗读能够让学生将自身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锻炼朗读技巧的同时,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将情境教学法在朗读指导环节中,有助于调动学生内心情感,增进学生的理解和体验[3]。
例如:人教版语文课程《白鹭》是郭沫若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课文中作者用优美的语句勾勒出白鹭曼妙的身姿,能够给人带来身在画中的感受。教师结合课文的特点,在教学前从网络上下载了班得瑞的《自然之声》轻音乐在朗读教学中进行不放,学生在音乐声中,品味文章带来的意境,进而让自身情感自然流露,从而提升朗读的情感效果。
结束语: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调动小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体验感,突破小学语文教学难点,营造课堂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鲁.浅谈创设情境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华少年,2016:50
[2] 徐建红.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长江丛刊,2016(23):98.
[3] 杜桂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41-42.
作者简介:李春婷(1976.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本科学历,沈阳铁路第五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