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琴
泉州市实验幼儿园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与儿童鲜活的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以幼儿的基本生活为基点,遵循幼儿生活与生长的基本逻辑,引导和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成长。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或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是一种创造性建构的过程。在这种过程里需要教育智慧、需要对生活的审视和理解,更需要充满人文情怀和执著的创新精神。教师应秉持坚定的专业信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有博爱精神、激情生活,创造快乐、幸福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 浸润式 生活化课程 幼儿自主性
幼儿园课程与幼儿生活同在,幼儿园程的生活化是幼儿教育的本质特征。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是与儿童鲜活的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以幼儿的基本生活为基点,遵循幼儿生活与生长的基本逻辑,引导和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成长。“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整个基础教育领域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理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幼儿时期的教育要比其他任何年龄阶段的教育更加迫切需要与生活相融合。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只有将幼儿园课程与生活相融合,才能使幼儿获得更加适宜和有效的发展,最大程度的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本文将会结合我园浸润式生活课程的开展,阐述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思考。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只有生活化,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生活化课程应该是适宜性的课程,适宜于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适宜于特定的幼儿园,适宜于特定的班级,适宜性的幼儿园课程应是以学定教。
一、转变教师观念,确立生活化的课程观。
教师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课程观,做到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的生活化。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应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经验,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逐渐超越抽象的文本,转向关注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幼儿,在幼儿与知识之间搭建一座平实而和谐的平台。结合季节、节日等。在教学方法上,应逐渐跳出传统的教与学模式,多给予幼儿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的机会。如,在浸润式生活课程的探究中,转变了传统的出勤点名的方法。通过简单明了出勤插卡图,孩子们很清楚的看到每组出勤情况,在一一对应过程中孩子进行比较,能力强的孩子甚至能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生活中,从而弱化“教”的理念,转变为幼儿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自主学习。在课程评价上,应逐渐转变片面、单一的评价标准,以发展性、过程性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凸显对幼儿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关注。
二、创设生化化环境,回归生活化的教育实景。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脱离了幼儿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的课程是不适应幼儿发展需要的。幼儿园课程必须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素材和实景,并将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还原为贴近生活的探索过程,如此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皮亚杰的相互作用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性、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
而幼儿的一日生活皆是课程,因此在环境创设上我们重视生化的雾化,如,我们通过与孩子讨论“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多喝水”的问题,让孩子自己说、自己画,通过图文的形式引导、提醒幼儿喝水。
三、整合生活教育内容,树立课程整体性意识。
幼儿是完整的个体,发展具有整体性。而现实生活正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人为地割裂生活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有害无益。杜威曾指出:“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社会生活给予他一切能力和一切成就的不自觉的统一性和背景 ”,所以“ 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 ”。【1】幼儿园教育要把幼儿培养成为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就必须强调幼儿对生活的体验、认知、感悟等的整合统一,这个过程必须通过整体性的课程来实现。如,每周开展的“劳动时光”大扫除活动,孩子们通过讨论劳动区域、工具、方法知道了做事要有顺序性,学会迁移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主动性与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们享受这样的劳动,也乐于将活动中掌握的方法运用在生活中,并乐此不疲。而这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的那样,运用“ 整个教学法 ”,“ 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才能“ 让幼儿以完整的人的面貌面对完整的生活 ”。【2】
四、把握寻常时刻,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园的课程“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因为日常生活往往蕴含着意想不到的变动,所以“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订,但临时可以变更。”【3】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乔治·福门博士曾说:“最佳的时刻是简单细小的寻常时刻,而不是那些庞大复杂的时刻。事实上,一旦你停下来去对一个寻常时刻进行反思,你对儿童真相的发现和获得,要比你去研究许多个突出时刻要多得多。”如,在开展《我自己》主题活动时候,老师看到了几个孩子在非常开心的讨论自己生日,并相约生日互送礼物。由此联想到开展集体庆生活动,可以在墙面上创设生日秘密的版面。幼儿便能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的秘密,尝试解决“我是几月份生日”、“哪个月份人数最多或最少”等问题。每月的生日会通过不同形式,如家中助教介绍“我是怎么来的”,孩子相互准备自制礼物,说祝福等,让孩子感受生日喜悦的同时,懂得感恩,学会分享...因此那些匆匆而过并不突出的寻常时刻蕴涵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潜在教育契机,它们是围绕在教师身旁的宝贵课程资源。如果教师悉心观察、探寻和挖掘,重视课程的生成性,【4】实际上,正是在这些寻常时刻里,才存在着最真实的儿童,才是儿童最原生态的生活,也正是这些寻常时刻才构成了儿童丰富的体验和经历。这些从寻常时刻中所衍生出来的课程,必将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积极影响。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或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是一种创造性建构的过程。在这种过程里需要教育智慧、需要对生活的审视和理解,更需要充满人文情怀和执著的创新精神。教师应秉持坚定的专业信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有博爱精神、激情生活,创造快乐、幸福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76.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15.
【3】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15.
【4】孙立明.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