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20期   作者:王金高
[导读] 当前,现代教育在新课改的推动作用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小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对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阅读知识
        王金高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第四小学  广西  河池 547300
        摘要:当前,现代教育在新课改的推动作用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小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对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阅读知识,更应该以培养学生形成阅读能力为目标。阅读与写作同属于语文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模块,教师可以寻找二者相融合的契合点,借助写作环节,强化阅读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就促进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前言: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角度认识到培养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能够以此为目标,对于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阅读素材,寻找读写结合点,针对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认知水平,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以逐渐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读写结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以读写结合为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环节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当前,很多小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出现难以准确把握各个段落之间联系的问题,造成阅读障碍,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在阅读中融入写作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思路,从而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比如,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题目进行猜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想象一下故事的发展过程,并用文字进行简单的描述。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对比的想法,进行阅读,看一看作者的写作思维与自己存在怎样的差异,以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能力。
二、运用读写结合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摘抄优美词句
        很多小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对其理解课文内容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不足。以培养学生形成语文阅读能力为目标,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将其中的一些优美词句摘抄下来,并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这就使得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能够更加顺畅的理解文本内容,逐渐提升其语文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比如,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并让学生将利用这些词语所造的句子也记录下来。真正将写的环节融入到阅读过程当中。长此以往,学生在其他课文中遇到相同的词语,就能够准确把握其意思,进行有效阅读。
(二)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构建思维导图
    每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这样的课程内容特点就使得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构建思维导图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针对于学生难以独立理解阅读文本内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针对于课文的思维导图。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并将每个段落的大意总结下来,找出中心句,分别填入思维导图的模块当中,使得课文的写作框架能够清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中故事的发展顺序,或者作者对于事物的描写顺序。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优化学生的阅读效果[1]。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作者记录了在国庆节当天,在天安门广场举办开国大典这项伟大活动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活动各个环节的顺序作为主线构建思维导图,使整篇课文的内容能够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构建清晰的阅读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记录读后感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让学生记录读后感的重要性,并将其培养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针对于阅读材料记录读后感,能够对课文进行回顾,形成自己的理解与体会[2]。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印象,在思考与记录的过程中获得阅读体验。长此以往,这样的阅读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得到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作者从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角度进行了描写,提倡人们应该共同保护这个脆弱且可爱的星球。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从语文知识的角度阅读与分析课文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记录读后感。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社会公德的角度对课文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以仿写和续写强化学生阅读理解
    仿写和续写是小学阶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环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仿写和续写的过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完成仿写和续写的任务,就应该对课文内容形成正确且深刻的理解,才能在保证故事发展逻辑的条件下成功完成写作。从这个角度来看,有效的仿写和续写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3]。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对于鲁滨孙回到自己的国家后的生活进行续写,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又如,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完成一篇描写身边人物的作文,以此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体现出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在认知读写结合的教育意义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摘抄优美词句;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养成记录读后感的习惯;以仿写和续写强化学生阅读理解。通过本文对促进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展开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施树林.试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9(09):54.
[2]齐文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48.
[3]张大薇.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36):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