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身份证号: 13070219801030****
摘要:德育渗入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可以全面健康地成长,老师不可以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利用课外的阅读以及课内的作业来完成德育渗入。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老师需要有效地运用,把德育渗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引入、阅读这些形式,逐步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德育;渗透
1利用教材内容完成德育渗入
在小学这一时期,在选择语文教材内容时大多会选择一些喜闻乐见、情感丰富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假如教师在讲述教材内容时合理地渗入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理念,经过老师对文章的讲解,学生可以深入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鲁迅先生对于反动统治存有的痛恨以及顽强斗争的决心,因此,在完成文章的阅读之后,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进行由衷的感叹,这样一个总是为自己考虑得少,为别人考虑得多的人,如何能不受到人们的爱戴呢?再比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先自己想象一些过年时家里的气氛与感受,谈一谈自己过年的时候是怎样过的,之后再引导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时候光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利用火柴进行取暖,最终悄然离去的凄惨,经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下,贫穷人们悲惨的生活现状。这样将德育渗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及欲望,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依据课本内容具有的特点来科学合理地制订德育教育方案,使德育教育可以远离枯燥乏味的说教。
2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德育思想
在当下的语文写作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内容华而不实。内容过于空洞缺少实质性的情感内涵。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时,老师务必要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德育思想的教育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言简意赅,具有丰富的真情实感,又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在德育方面的水平。比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第一,老师需要运用整体引入的方式,指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之后再对文章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对于父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二,老师需要给学生安排小练笔作业,使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理解,说一说:“父亲已经整整挖了36个小时之后,儿子依然生死未明,假如在这个时候他们能够通话,父亲会跟儿子说什么呢?”一部分学生写道:“儿子,坚持住不要放弃,爸爸肯定会救你出来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写道:“儿子,你现在怎么样了,还可以坚持住吗?爸爸肯定会来救你的。”这样一来,老师经过指导学生去完成小练笔作业,培育和提升了学生在书面表达方面的能力,并且还使学生对于父子感情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3借助实践活动完成德育渗入
多种多样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接受优秀品德的洗礼。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利用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有关思想道德教学的元素,顺水推舟,对其进行利用,使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可以变成给学生提高良好德育教育的机会。
比如在完成《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的学习后,老师指导学生依据这些步骤参加到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来:首先,以《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中优美的景色实现激趣的引入:桂林山水是这样的壮美多娇,我国景色优美的山水正等着我们一个一个地去欣赏,并且这样的美景其实就在自己身边,也就是自己的故乡,同学们能够跟随家长到外地去旅游,也能够前往家乡的旅游景点去一览美景。其次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欣赏完优美景色之后的感悟,同时指导学生由“我眼中的美景”作为题目进行写作。最后,指导学生按照自己写的作文完成配画,一起协作完成一本关于“我眼中的美景”为题目的优质作文本。如此一来,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开展一场美景游览活动,使学生在欣赏国家壮丽山河的美景时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借助教材文本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材是小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或者是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进行深入的分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写作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人生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和教师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或者对于学生存在问题之处提出一定帮助。教师要带着学生去找寻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分析。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方案。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动作描写的语句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背后寓意有更深刻的理解。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看法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然后再纠正学生理解上存在的错误。通过这种借助语文教材内容来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文章理解的能力,通过对语文文章的理解,深刻地感受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能够得到无痕的整合。
5借助课后作业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课堂上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课后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延伸,也是巩固学生知识的一项重要活动。借助课后作业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上的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课后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素养,也是为了对课上所教育的内容进行更好的巩固。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司马光的精神和品格。而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去查找相关的小视频,然后将观看视频后的读后感写到作业纸上,或者课后再去阅读该篇文章,将读文章过程中的感悟写到作业纸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体会到司马光的精神和品格,从而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结束语
德育渗入在现如今教学改革中被广泛关注,德育渗入其实就是将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比拟的,语文的教材大多都是喜闻乐见、感情丰富同时拥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优秀文章,因此将德育渗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毕望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J].才智,2019(27):186.
[2]雪静.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思考[J].亚太教育,2019(09):123.
[3]曹虎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36-37.
[4]李雪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