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技术基础的信息化教育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唐景华 李晶莹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网络化和信息化这两大“浪潮”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越来越成为院校教育中的“重头戏”
        唐景华  李晶莹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网络化和信息化这两大“浪潮”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越来越成为院校教育中的“重头戏”。电子技术教育的特点是内容多且复杂、实践性强,因此对于一些院校教育中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在不断地对信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教育方式培养人才,是许多院校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信息化技术教育,然后分析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当下发展的问题,最后就如何进一步促进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信息化教育;发展现状;完善策略
        现在技术教育越来越成为院校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标是学生在电子、机电以及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电子知识,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而信息化教学就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将电子技术的优势充分地体现出来,让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1 信息化技术教育的阐述
        信息化技术教育也就是多媒体教学,在该教育环节中的大多数操作都是要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的,例如信息处理,文字、声音、图片之间的整合与转换等。多媒体技术教学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任何复杂的、抽象的、繁琐的知识都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变得可视化、直观化,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也有更多的选择。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信息化技术教育对教学课堂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使教学课堂上的内容得到充实和扩展,能够让课堂上的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被点燃;其次,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方面都有不一样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运用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提高,能力也会不断得到锻炼。因此,多媒体技术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方面都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最后,信息化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这两大特点能够有效地加强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实践性。
        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在当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纵然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对院校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当下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小觑。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对信息化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据调查分析发现,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两大方面:
        2.1 电子技术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许多院校在电子技术基础教育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黑板、粉笔仍然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的首选,即便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也不例外。仍然有部分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很少甚至不用多媒体课件,其余的像一些仿真软件等在课堂上更是少见。教学方法的单一也导致教学模式的僵化,那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仍然是在课堂上占据主要地位。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新颖的、掌握起来难度系数较高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要求师生之间要有充分的互动,这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才会得到发展。但是,僵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师和学生们生硬地分割成两大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教育知识时效率比较低下。
        2.2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课程设置不合理也是大部分教育院校在开展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院校开设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既要重视理论课程,也要相应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而且理论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复杂、抽象、枯燥,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积极性,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是,许多院校仍未意识到这一问题,或者是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而无法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必然会在实践课程中畏手畏脚,其动手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3 进一步促进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发展的策略
        3.1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化教育的兴趣
        在我国大部分的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引发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显,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习的效果。基于此,将信息化的教育引入到教学中来,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粉笔、黑板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通过信息化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活泛。当下在各类院校的课堂上,比较常见的信息化设备就是计算机,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途径,将枯燥的学科知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学的知识上面。这样一来,学生如果在电子技术基础学习中再碰到比较繁琐、枯燥、难以消化的概念,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声音、动画的形式来化复杂为简单,轻松有趣地掌握一些概念知识。这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具有主动性。
        3.2 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信息化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无论是理论知识、能力水平还是其他方面的素质,都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因此,学校要培养专业的教师人才队伍,将信息化技术处理能力也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标准。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主要培训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素养,确保教师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操作能力,在课堂上能够运用自如。其次,学校也要确保教师具有先进的信息化意识,能够真正认识到信息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而不是为了满足学校的要求,完成学校的任务而去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再者,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合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同时注重对相关设备的保护;另一方面,教师要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下载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才能让学生们也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起来。
        3.3 运用信息化教育创设教学情境
        前文已经提到过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对学生们进行演示,尤其是一些实验。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教育来说,有些实验比较简单,有些实验就会比较复杂,还有的实验可操作性比较强,有的可操作性就弱一些。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可操作性比较弱的实验,就很需要信息化技术教育的辅助。还有一些极个别的实验在实际操作时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因此通过计算机来向学生们演示这些实验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需要和课堂情况去加快或者放慢演示的速度,尤其是比较复杂的地方和学生们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要多次演示。可见,信息化教学能够为学生们创设虚拟的情境,展示一些现实中无法操作的实验来让学生们学习。
        4 结束语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为我国各类院校教育的发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信息技术教育打下了基础。尽管当下我国各类院校在发展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整体的电子技术基础教育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在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信息化技术教育,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类院校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信息化技术教育的应用与发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红波.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000(013):152-152.
        [2]钟淑贤. 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整合教学策略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20, 017(002):105-106.
        [3]张娟霞. 信息化教学方法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 2019, 000(045):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