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杰
(河南省周口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河南·项城466200)
摘要:主题语境是英语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新要素,主题语境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弥补“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互动式”等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利用整合阅读、教学合作、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方式开展高中英语主题语境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语境;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主题语境
主题语境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内容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通过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主题语境对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提供意义语境、培养综合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主题涵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等范围,内容涉及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以及自然科学领域。主题背景又可以分为自然情境和人工情境。学习者的主要语言环境是基于他们的母语,主要依靠教育者创造合适的外语教育环境。在高中,英语语言的主题语境是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以让学习者理解和发展自己的外语能力,将自己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学习融合一起。
二、三种典型的阅读教学模式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阅读方式教学模式,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存在典型的三种第二语言阅读教学模式。
(一)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国外学者Hedgcock and Ferris(2007)提出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通常是指阅读从文本的基础结构开始,立足于语言的分散单位,例如字形,语素和单词等完成意义构建,进而阅读较大的单元,例如短语,句子,段落等。Laberge(1974)认为自下而上的模式应侧重于文本的自动处理以及释放认知资源(主要是大脑)对阅读发展的解释(内存资源)以用于文本的理解[1]。他专注于读者如何看书,用好阅读技巧。为了轻松掌握阅读技巧,读者开始练习宏观处理技能,例如在受控和有意的情况下进行字符识别。自下而上的阅读教学模式是非线性的,其中读者积极自下而上的阅读教学模式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习惯养成的过程,也是习惯的结果。是一种依靠“刺激反应加强”的过程。因此,阅读也被定义为各种阅读习惯,是发音能力,词汇记忆能力和扩展能力等能力基础阅读的培养和强化的结果。学生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技能,例如一遍又一遍地背诵单词,使用关键短语来造句和阅读段落,然后将一系列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转换为一个完整的想法。
(二)自顶向下的模式
Clarke和Silberstein(1977)提出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强调用概念驱动的自上而下的阅读过程。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强调阅读的连续性和读者处理文本时对文本的预测。阅读过程已成为预测的过程,最后检查预测是否正确。在这里,阅读也不是线性的和连续的过程,而是连续采样的过程,通过眼睛向后移动,在文字上确认并检查预测。这种阅读行为可以通过眼睛的快速移动提高读者的注意力。读者所拥有的知识由于在大脑中存在抽象图式,因此,其意义的构建是基于读者遇到的信息和知识以及读者与信息之间的互动。阅读重点是读者心目中现有知识对理解和理解过程的影响记忆,而语言的声音和文字的视觉信息只是表面,语言的结构并不能直接代表含义,说话者和作者的意图以及听众和听众的读者解释是基于现有知识来预测以下最可能发生的事情。
(三)互动模式
Rayner和Pollatse(1989)提出了交互理解模式。他们设想阅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交互性主要基于使用工作记忆,内部语言机制构造了文字,语义和句法工作记忆中文本的表示形式。当读者遇到某些东西时,他们不会了解,他们会将眼球运动重定向到相关文本,然后使用工作用新的方式解释它的记忆。互动理解模式不仅考虑阅读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互动过程,但也旨在解释阅读通过使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现象(例如眼睛)进行理解和分析动作和定位)[2]。
总之,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是由文本驱动的从头到尾的阅读过程,其中文本为中心;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是一种意义驱动的阅读过程,从头到尾,强调学生现有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互;动阅读模式强调阅读理解建立在足够的语言知识以及先前的知识基础上,与上下文密不可分。自下而上的模式过于强调离散部分,例如字形,单词,短语和句子,以及通常不关注的有意义,真实和系统的文本,自上而下的模式则通常由精通第二语言的读者,交互模式则适合经验较少的,第二语言水平不高的读者,并且交互模式忽略了主题背景的重要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主题背景的指导。
三、主题语境阅读教学模式及其优势
主题语境阅读教学模式是基于“理解主题”基础上的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是根据主题情境应用到知识再将知识转移到情境的过程,“主题语境”不仅需要吸收学生的基础知识,要考虑背景知识,还要考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背景,以便弥补上述三种阅读模式的不足。主题情境阅读教学模式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一)有助于学生英语语感的提升
语感是高中生面对英语文本时产生的直观反映,直接影响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思维参与情况。主题语境教学理论是通过各类教学手段呈现直观的文本情境,可以转化学生思维状态,由此引导学生解读英语文本的教学理论,可以让高中生置身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使其自然而然地内化文本内容并展开英语思考。 因此,主题语境教学活动可以切实增强高中生的英语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营造良好的英语阅读环境
良好的英语阅读语境可以促进高中生完成对文本知识的内化,还可以帮助高中生深入分析英语文本的内涵与外延,自主传承英语文本蕴含的文本精神,受到德育方面的熏陶。因此,可从根本上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环境,促进高中生英语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高中生实现文本阅读方面的进步,以进一步综合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
(三)激发高中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动机,高中生有了英语阅读兴趣才能自觉参与英语阅读探究活动,以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促进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但是,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是将精力固定在语法知识和单词的传授方面,阅读教学局限于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翻译文本内容方面,影响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效能感,使其丧失英语阅读兴趣。主题语境教学活动不同则会借助丰富的教学媒介与手段将文本内容与图画、动画、音视频资源等统一起来,由此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直接降低英语文本的理解难度,同时有效优化学生的英语阅读情感,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3]。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主题语境教学可以直接改善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态度,产生持久、强烈的英语阅读兴趣,且可保证学生全面内化文本内容,使其真正实现学习进步,高中英语教师要全面整合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开发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介,根据文本内容创设阅读语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阅读探究活动之中,稳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四、主题语境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对教材文本的有效补充,教材文本是高中生开展英语阅读学习的主要材料,并根据主题设有不同的单元和模块。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英语教材文本为主要载体,做好各个单元内部的整合,以保证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体性。高中英语单元是以主题为单位划分的,尽管每个单元是独立个体划分的,但单个单元内部又是一个完整的主题。因此,教师围绕单元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可以更好地构建学生英语知识体系,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认真准备英语阅读课,以主题语境为线索,以课堂文本为主体,以课外阅读材料为辅助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合作探究
高中英语新课标把主题分为三大主题语境、十个主题群及三十二条具体的主题语境内容,要求去深入探究关联文本的主题意义,聚合相同的话题内容,这对每一位英语老师来讲都是一件艰巨的任务,因此,为了实现同类文本主题的正向迁移,英语教师应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或集体调研的方式进行搜集材料,汇总分析,进而形成统一的可以共享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合作探究的优势在于扬长避短,吸收每个教师的优点,同时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学情,进而创设出阅读教学课所需要的推动言语交际、问题解决和主题探究等深层次理解的主题语境,以使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合作探究的另一层面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既定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主题的合作探究挖掘统一主题背景下的深度内涵,以发挥学生参与主题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创设主题语境
当前, 网络已成为高中生获得各类信息的源泉,网络话语影响着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话题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从本质上说,网络话题来源生活,而阅读活动本身就是结合个人生活情感和体验来解读文本以进一步提升个体情感和价值观的思维活动。网络上有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认知。所以,教师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时应适当加入和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的网络话题,以此来实现对学生深度阅读的调动,使其能够学会重组文本资料,丰富生活经验,激发发散性思维能力,投入英语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时空、篇幅内容等多种限制,全面发散学生的学科思维,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使主题语境教学改革活动变得可行、有效,因为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可以转变英语文本的呈现方式,以多元的图画、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再现文本内容,促使学生积极进行阅读思考,使其自主整合、拆解、重构文本内容。 如此,高中生可在直观情境下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真正实现深度阅读。 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借助多媒体资源创设主题语境,切实优化学生的直观认识与感性思考,并辅以网络话题资源,使其带着情感解读英语文本,全面分析文本的布局结构与语言表达特点,深入探究文本资源的隐性内涵与德育知识,为提升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拓展英语学科知识面。
综上,利用主题语境教学活动可以启发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教材文本的含义,丰富他们的情感认知,有效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基于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深度角度新课标关于主题语境教学的要求,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认真组织主题语境阅读教学活动,以激发高中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Hedgcock, J. & D. Ferris. 2009. Teaching Readers of English: Students, Texts, and Contexts[M].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 Rumelhart, D. E. 1977. 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 [A]. In S. Dornic (ed.).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IV [C]. 111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136 - 137.
[3]兰莉.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2018,18(11):80-82.
作者简介:王春杰(1983.2--),汉,河南省项城籍,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