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张倩倩 刘颖
[导读]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张倩倩 刘颖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济南章丘  250200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高校应该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学活动,促进高校学生思想觉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优质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生思政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结合的必要性以及融合途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1 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思政教育是根据我国所制定的教育方针,将培育与创造社会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最终目的,该工作的重心就是对大学生展开思政教学、意识形态的作用和社会认知的改变,引导其社会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式技术,对大学生做合理的心理干预,通常涉及认知上的引导、情感上的沟通以及行为上的锻炼。在人才培育上这二者有着一样的地方,其存在的相同之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与崇高的品格,让其变成能够适应社会不断的发展的实用性人才。就当下国家高校的情况来说,一些高校并未配备相应的专职或是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一般都是由思政老师或是各个学生工作者来实施教学的。这就造成在实践教学期间,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学和政治、思想以及道德教育融合在一块却并没有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和思政教学有效的结合,既能够提升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还可以提升政治、思想以及道德品质教学的实际成效。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2.1 创建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体系
        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核心目标都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念,这个教育目标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为教师提供教学的方向。要促进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二者的融合统一就要建立二者相融合的教育体系。首先,高校要对思政教育和心理教育在教育目标的确立、教师授课、课程分配等多个方面对二者实行统一管理,保证二者的协同发展,加快心理教育所属的教育学院和思政教育所属的管理学院联合施教管理制度的建立。其次,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教学中增加情感价值、态度等方面的心理教育知识,在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要加强力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高校要建立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交流平台,对大学生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宣传,为处于困境的同学提供咨询服务,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2.2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要将两者的观念统一,因为有了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观念,才能正确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只有在理念一致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作用发挥出来。首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存在关联也是存在差异性的,因为现阶段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所以也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其次,想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做到以人为本,贯彻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教育人群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目标只有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人的教育。


2.3 整合教育目标
        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心理教育要求教师深入学生的生活中,利用咨询或谈心的方式,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健康、交友、择业、成长以及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在协同创新模式下,思政教师与心理教师首先要整合教育目标,使心理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基础,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而在教育目标整合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应与心理教师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向教师传达与思想或心理有关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对协同创新的认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推动协同创新模式的发展。
2.4 提高教师队伍素养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聘请了思政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工作人员,而这两者却并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仅靠其中一个方式的教学是难以处理好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所以,老师务必要改变教学理念,让这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特别是高校的管理者与决策者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为这两个队伍的有效结合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强化对老师队伍的学习与培训。如果要让这两个队伍更好的结合和互补,思政教学老师需要熟练的掌握在心理学的文化知识、心理咨询以及集体锻炼这些能力,这样能够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当下的心理、思想、情感与行为,还可以快速、精准的观察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学生给予更加快速的疏导和帮助。另外,为了推动思政教学工作人员与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人员这两个队伍的有效结合,思政教学工作人员和心理学专业老师需要经常进行教学分享,一起探讨学生所存有的一些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式,逐步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健康情况。
2.5 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过程
        互联网技术不只对社会的进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当代大学生教育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政教学和引导工作者不只要对大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引导和辅导,还需要将互联网融入到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主动的探究大学生网络用户现阶段的心理与思想情况,深入探究其思想根源,运用网络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学交流这些方式。如此一来,教育指引者和受教育指引者在网络上不仅是“你讲我听”,而是“边听边说”,创建信息双向流通的途径。
2.6 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汇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针对传统教学中师生课堂互动性不够高,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况的问题,可以采取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汇报的方式予以解决。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拓展中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教师可以首先进行小组划分,确定小组同学思想汇报的主题范围,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思想汇报规则,同时要求学生以PPT形式,对自己所选的课题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穿插其中,自己进行理论资料的收集,并不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学生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帮助自己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提高思想汇报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真实性。例如:学生可以进行有关“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汇报。
3 结束语
        对大学生实施思政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素质。思政教学可以使得大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牢固的信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思政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都在意识形态这一范围内,且这两者的结合可以推动大学生更好的发展。不管是学校、社会以及家庭教育,都需要把思政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相互结合,使大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政治思想,为其以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锡榜.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路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95-96.
[2]陈晓蕾,李淼,叶玉清.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07):118+126.
[3]许贺,李洪.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机制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6):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