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0期   作者:庞发泉
[导读] 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字就是一个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要想学习一种文字,这与文字所影射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庞发泉
        湖北省建始县景阳镇孙家坪小学
        摘要: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文字就是一个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要想学习一种文字,这与文字所影射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十分璀璨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这无数的文化,凝结了无数祖先的智慧,构成了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也铸造着中国人的性格。因此,在对当代的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这既代表着一种传承,也是一个丰富学生头脑、丰富学生文化的一个很好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语文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当中的重中之重,它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接触世界、与人交流等等行为的基础,可以说语文对于学生的生活、对于学生的未来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语文的学习,又离不开对文化的学习,特别是传统文化,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汉语本就诞生于古代,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也在发生着变化,一直到今天我们使用的白话文,可以说每一个文字都带有着相应的文化属性,更不用说诗词歌赋。如何将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进行很好地融合,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进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部分小学语文的课堂,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们教学的重点往往在于,如何让学生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分数,这样很容易造成语文教学的模式化,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抗拒感,很容易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分数会成为对学生评判的唯一标准,这对语文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也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很有可能并不会积极地、自发地去学习和思考,而是被动地接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传统文化。好的教学应该让知识和文化能够融入到学生的潜意识里面去,构建起学生自身的思维框架,而不是单纯地制造一个答题的机器。
        2.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小学生的性格以及心理,都是十分活泼好动的,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课堂,课堂的枯燥感会十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很容易形成产生课堂氛围的枯燥感,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堂的融入更是会加重课堂的枯燥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另一方面,文化往往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总结,而总结又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抽象性,不进行与现实的衔接就容易产生难以理解的情况,部分教师就存在这个问题,在进行教学的时候缺少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很容易造成鸡同鸭讲,以及教师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灌输的情况,很容易形成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课堂效率势必会降低的。
        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由于小学生处在一个各方面素质形成的黄金阶段,认知水平以及能力还都不高,好奇心往往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以及依据。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很容易被新鲜的东西所吸引,很难自身上对传统文化类的东西产生兴趣,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们可以将一些很难的知识,讲得贴近生活一些,在需要的时候增大故事的张力,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以此来缩小学生与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渐渐地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二年级下册《曹冲称象》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重点将曹冲的称象方法作为一个提问,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自己如何称象,使学生产生曹冲如何进行称象的疑问,加大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由教师来进行对故事的讲解。类似这样,如果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课堂的教学质量无疑也会提高的。
        2.在古文当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
        古文可以说本身就携带着传统文化的属性,传统文化在进行古文教学当中就可以很好地进行渗透。古文之美用现代的辞藻很难表达出来,往往只能体会,而且有的时候古文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往往比现代汉语还要强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针对某些场景,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留白,将古文的背景、环境等等背后所蕴含的一些传统文化进行描述,让学生们自己去理解,形成一个个积木块,然后鼓励学生用这些积木块尝试堆砌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思考,又能够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很好地渗透。
        例如,在对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篇古诗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古诗的场景,古文的含义等等的内容,全部铺陈出来,所表达出的意境以及感情,让学生自发地去思考去想象,像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古文有一个全方位地学习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传统文化可以说代表着我们来的地方,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原因,而且传统文化也是祖先的智慧和经验结出的果实,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学科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实际,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找到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陶冶之下,能够对语文更好地理解、更好地学习,形成自身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77-278.
[2]臧霜.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建构[D].首都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