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华
哈尔滨市呼兰区利民第二中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摘要:中学美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和审美能力为根本。艺术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创新的科目,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中学生艺术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教师自身水准的提升对于学生进行创新的美术教育是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前言: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中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美术造诣的高度具有重要高度。美术学习绝不能具有固定思维,放眼过去,每一个阶段的艺术发展都是以创新为基础的,本文以对于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创新的观念指导美术教学
中学美术的学习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让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加强对于空间意识的理解,以及兴趣爱好的广泛培养,最终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要以创新的思维观念去指导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美术绘画不是说学生今后一定要一直选择美术这条道路,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以及提高个人的眼界和思维的发展,运用美术知识提升一下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针对于学生不同的特点去进行教学,有的学生造型能力比较强,而有的学生色感比较好,针对于学生不同的优势要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长处给予发挥的机会,造型能力较强的学生就比较适合进行素描,速写等一些对于造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学习,而色感较好的学生就比较适合水粉,水彩,国画等一些专业的选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美术教学不是一件需要死板严苛的事情,要在课堂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做范画和给学生改画的过程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给学生灌输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在中学课堂中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素描石膏几何体的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石膏几何体素描课程,投影灯下是一个正方体,那么每个同学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态也是不同的,但是大家观察一下,不同的面之间的明暗关系是怎么样的呢?”可以首先通过让学生对于正方体的观察有一个自己的判断,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解答:“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但是有些同学观察的还不够仔细,正方体是由:暗面、亮面和灰面构成的,但是其实在暗面里还有反光和暗灰面之分”,通过边讲解让学生边观察,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对于基本的知识能够通过观察加深记忆,最后还可以进行知识延伸,“那么同学们知道亮面和暗面的交界除叫什么吗?没错,就是明暗交界线。”通过教师首先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课程学习中带来的新鲜感,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散思维,做到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学习是一门永不停止的创新过程,每一幅传世的名作都是由于作者基于自身思想的表达所展现出的创新的风格画作。虽然,学生不是学习了美术就要成为艺术家,但是在美术学习中创新的精神是不能丢的。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让学生能够对于绘画内容和想法进行创新,明白绘画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将内心的思想表达在画纸上,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想要表达的内容都大不相同。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任何的想法都应该得到实践。作为教师,不能依照自身的见解阻碍学生在美术上创新的过程,艺术不分对错,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照着范本进行不断的临摹,这样不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对于学生未来的美术学习十分不利。而是要着重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想法去进行实践,在学生具有好的创作想法时,要进行鼓励和引导,从而使学生更加愿意去思考。让学生能够首先具有创新的思维,其次才是对于学生绘画水平的提升,单纯有绘画技术却没有创新想法的美术学习是错误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任何事件或者物体都有可能成为创作的灵感,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创意构成绘画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命题去进行创作内容,可以定题目为:“宅在家里的日子”,这个题目十分广泛,能够让学生联系到的内容有很多,而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不同,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电视,其他学生也许会想到书籍,游戏机,电脑,闹钟等等,在创作的过程中,就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将两种物体进行变形结合在一起,从而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具有一些非常好的创意作品一定要对于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从而激励学生进行创新。
三、以创新的观念评价学生的作品
在对于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时,教师一定要把创新精神的观念融入进去,中学美术的学习正是对于学生美术思维发展开拓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在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限制,那么在今后的美术生涯中,学生将很难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所以在中学美术的学生作品评价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绘画功底和创新程度结合在一起去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判。在学生初期学习绘画的时候,大多不能直接进行创作,需要一段时间的临摹去积累知识,但是在传统的美术观念中,只有临摹的像,才是好的作品,就像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人说某某美术特别好,画的XX特别像,其实这是人们对于美术理解的误区。作为中学美术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改正学生这个错误的想法,美术是需要发展创新才能够进步的,因此学生在临摹时,不能只是看着画面去临摹,而是要去观察为什么要这样画,哪些地方自己能够产生一些更好的想法加以改变使画面更加的丰富有趣。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让学生首先能够鉴赏出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的。这要求教师在对于学生作品评判时要根据多方面考虑,而不是单一的去看学生的绘画水平进行评判。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上绘画时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能见到的物品的创意素描内容,但是你们可以通过临摹的范本进行改变,把物体结合在一起,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于是学生开始思考,有些小明没有深思熟虑提笔就画,直接对于范本内容进行了临摹,画面效果整体还不错,但是小红对于物体内容进行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副很有意思的创意素描,这种能够思考出的创意内容是十分珍贵的,因此在作品评判中,教师首先说了小明的优点,并进行了表扬,然后又像小明说明了画面中缺少创新的内容,然后对于小红的这一方面进行了着重表扬,从而让学生明白了美术学习中创新的重要性。
结语:
对于中学美术的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审美高度,提升学生的眼界和观察力,以及最为重要的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缺一不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的给学生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创造出一副具有灵魂的鲜活的作品。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观念高度,加强教学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提升绘画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徐茜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路径探析[J].汉字文化,2020(15):161-162+166.
[2]孙维雷,杨军军.微课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20(08):115-118.
[3]刘芷瑜,赵梓旭,高临生.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20(14):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