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滢
吉林省柳河县第十中学
摘要: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和小学相比更增加了学生对于数学科目的掌握水平。若想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就要增强后进生转化的程度。本文就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来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教学
学生步入初中的阶段以后,随着数学水平的增加,对教学要求加大,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改变自己传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状态,减少由于学习得不到成效而降低对数学的自信的问题,避免学生成为后进生。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后进生学习水平是否提高的重要因素。如果想解决后进生的出现问题是不太现实的,如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得后进生能更好的变成普通的学生。
1 数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是因为对于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错误的方法,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导致数学有越来越多的后进生的出现。主要的原因有:第一点,后进生和普通初中相比来说并没有像初中生一样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并且所采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并不能和数学学习阶段联系起来,由于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还存在较悲观的想法,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自信的态度,并且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从而无法提高数学分数。第二点,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在学习阶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能对于数学知识进行较为深刻的理解,只是机械的去进行记忆,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会在后续数学的提高阶段产生跟不上节奏的问题。第三点,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是影响数学产生后进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学生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话,就会导致在上课阶段并不能集中注意力,并且不愿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投入时间。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会导致学生并不能深刻的掌握数学知识点,从而无法对数学进行拔高,若想再增强数学的知识体系就会要比别人投入很多倍的努力,这样会导致降低后进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减少后进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恶性循环。虽然有一些自身的原因,但是环境改变人也是不无道理的,初中数学后进生也会随着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各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点,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影响初中数学后进生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长只重视成绩,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进行指导,所以导致很多学生惧怕家长,如果考不好就会害怕父母对自己的责备,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纯真的渴望。第二点,学校中老师采取的错误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兴趣,磨灭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无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能力。
第三点,社会上的不好的风气也会影响学生的三观,从而减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面临辍学的情况。
2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措施
2.1 老师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时候给予足够的关心
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特别是后进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就要对学生带有色眼镜,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尊心是很强烈的,要在学习过程中足够的关心学生,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要有耐心的去解答,及时的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独一无二的优点,及时的表扬学生,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如果,在勾股定理的相关案例里,在李老师传授这一块的知识时,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所以李老师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来进行探讨,通过点名回答,可以清楚的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李老师在听到几个后进生的回答后,并没有着急反驳学生,而是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2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点,对症下药
老师在传授数学知识之前要先对学生进行一个整体的了解,清楚学生之间的不同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比如,初中高老师在新开学的阶段先对学生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摸排,这样能对学生每个水平大概有些了解,所以在后续进行四边形的讲解中,高老师会通过提问不同的学生来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弱势是什么,这样可以提高后进生的数学成绩。
2.3增强后进生对于初中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动机,只要有了兴趣,才能促使人们进行下一步的活动,所以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多多思考如何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王老师在讲授反比例函数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对函数的变化进行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函数的变化图像,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对于后进生转化的速度,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
3 总结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是增强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体现,因此老师要提高对于后进生的重视程度,及时的对后进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提高后进生的转化速度,增强老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卫世强.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转化问题刍议[J].人文之友,2018,9(16):137.
[2]江军.数学语言训练与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2):125.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