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敏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希望小学 四川 雅安 6254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9-036-01
心理健康教育给班主任提出更高的考验,班主任不仅是知识传递着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首要目标,班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时间和空间较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此,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用高效的管理方法,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一些怪异举动和心理具有极大关联。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和高效开展对于班主任而言,至关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是学生优秀品德的前提。笔者认为,学生首先心理健康才能适应社会,接受社会的一些道德规范,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如果学生心理不健康会产生和社会主流思想相悖的观念,对于不良言行缺乏约束力,从而形成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问题认识不到位,不能让学生接受主流意识的规范,学生会产生各种不良心理,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发呆、沉默不语,甚至师生发生语言和行为的冲突,因此,有意识有步骤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2.有利于班级向心力
学生之所以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和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密切,许多家长忙于工作,疏忽对孩子的教育,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在学上要求严格,学生背负沉重的学习压力,从而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然而一些学校教学工作紧密围绕学生“分数”,导致学生意识不到自身价值,丧失学习自信心,产生烦躁不安、抗挫折能力差等等心理问题。这需要班班主任从多个层面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性
1.适应学生成长需求
小学生处于成长期,心理不成熟,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对于生活和学习出现的问题产生诸多困惑吗,这个阶段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2.顺应社会要求
现代社会,法制日益完善,文明程度比较高,然而存在一些不良思想,比如,黄、赌、毒,小学生自我鉴别能力较低,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和谐社会提倡心理健康教育。
3.顺应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新时代下,素质教育为我们指出光明前提,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心理健康。笔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健全学生心理,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世界,走进未来,为贡献社会提供强大支持。
三、小结
以上两点只是作者的浅薄之见,心理健康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具有复杂性,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班主任善于运用一切的有利教育资源,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