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妤 毛雁 许桂芬
(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德宏州678400)
【摘要】目的探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中医诊疗方案,本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的标准来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90患者的风类风湿关节炎症状都得到缓解,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后相比均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障碍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中医认为,正气不足、气血凝滞、经脉不畅是类风湿关节炎出现的重要病因,从而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1]。随着病程的推移,炎症会逐渐侵入患者关节软组织,加重病情的发展,造成机体关节结构受损,若是未能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则会导致关节畸形,严重时还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残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发展,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成为临床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为了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总结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90例,其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8.7±7.6)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5.41±3.90)年。所选的90例患者均符合中医诊疗方案中中医证候分型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原意自觉接受检查和治疗。排除了长期服用类风湿关节炎西药治疗者、重大器官功能不齐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中医辩证治疗:①湿热痹阻证,宜选用三秒散合宣痹汤加减;②风湿痹阻证,宜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③肝肾不足证,宜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④痰瘀痹阻证,用小活络丹加减;⑤寒湿痹阻证,用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⑥气血两虚证,用八珍汤合蠲痹汤加减。引起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因素就是脉络阻滞、气血不畅,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诊疗方案中应对症予以活血化瘀类药物,例如根据患者病情状况,适当选择注射丹山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等。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诊疗方案中,常用的辨证类药物包括昆明山海棠片、白芍总苷胶囊、正清风通宁片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结合针灸疗法,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部位来辩证取穴,做好穴位注射和刺放血。在住院期间,还可以通过中药贴敷、中药熏蒸、中药洗浴等方式来酌情治疗,如中药熏蒸可采用白附子、羌活各12g,川芎、桂枝、当归、柴胡、葛根各10 g,麻黄9g,红花 7g,甘草5g,全蝎3 g,加水煎煮后取500ml药汁左右进行熏蒸,熏蒸仪器的蒸汽温度控制在45℃左右为宜。外用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病情状况来综合选择,但需时刻遵循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的用药原则。
1.3疗效评估标准
临床效果分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和治疗有效率来评价。(1)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程度和僵硬程度:0分表示无疼痛和僵硬反应;1~3分表示患者关节出现轻微疼痛、僵硬,但能够忍受;4~6分表示患者关节疼痛明显,关节难以正常活动,具体表现为影响正常作息;7~10分表示患者关节疼痛难忍,关节严重僵硬,难以正常生活。(2)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效果(有效率):临床控制>95%,表示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75%<显效<95%,表示患者关节活动不受限,各评分改善;30 %<有效<70%:无效<30 %。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程度和僵硬程度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效果
与治疗前相比,所选患者临床控制24例(26.67%),显效40例(44.44%),有效22例(24.44%),无效4例(4.44%),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8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容易复发、治疗时间长、致残率较高等特点,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女性人数明显多于男性,而5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缺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3]。在中医学的范畴研究中,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中医诊疗具有许多优势,如用药安全、起效快等。但是,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中医诊疗中明显可见患者体征表现多样化,特别是在疾病中期或晚期,关节严重变形会导致脏器多功能受损,患者需要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4]。因此,在中医诊疗中,需要辩证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积极防治关节变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医综合辩证治疗的方法,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该诊疗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期间疗效得到认可,在改善病情状况、患者体征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状发生的几率。因此,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障碍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明山,张倩,陈进春.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12(01):204-205.
[2] 潘胡丹,刘良.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经验探讨[J].中医杂志.2016,9(02):145-146.
[3] 李略,高明利.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8(02):86-87.
[4] 端淑杰,刘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5(0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