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月8期   作者:陈艳
[导读] 探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陈艳
(云南省文山州精神病医院;云南文山州6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区段设为2019年1月-2020年3月,研究目标固定在院内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之中,依照研究标准抽选56名患者,分别施加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命名为常规组和心理组,在2周后评估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组患者情绪质量评分及应激障碍评分远低于常规组,改善情况较好,其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86%也要高于常规组71.43%,P<0.05。结论: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适当增加心理干预比重,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能力,转化不良情绪,降低应激敏感度,快速走出创伤。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性精神障碍症状,该症状会使患者的应激功能在长时间内都处于敏感、警觉状态,对其正常生活干扰较为严重。临床上主要依靠药物控制来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状态,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在治疗期间还需要搭配一些心理护理干预,才能有效提高提升药效,稳定患者状态[1]。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3月,研究目标为本院确诊患者,随机选出56名,依照护理方式的差异进行小组命名,其中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常规组,采用心理护理的为心理组,两组患例均为28名。常规组有男患例17名,女患例11名,年龄区间为34~72岁,平均年龄为(53.44±4.18)岁;心理组有男患例16名,女患例12名,年龄区间为33~73岁,平均年龄为(53.17±4.33)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临床检验已确诊,其应激障碍评分超过60分;②患者及其家属已了解实验内容,并签署承诺书;④患者未患先天性心脏疾病或其他肝、肾功能不全疾病。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统一运用评估量表对其情绪质量、应激障碍程度进行评估,接下来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包括病区环境护理,患者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对于心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强度,制定系统的护理计划,具体措施如下。①做好状态评估,建立信任关系: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充分展现亲切友善的护士形象,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不良状态的产生原因及持续时长,引导其完成一些评估测试,从客观数据及主观描述两方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为后期护理工作展开打好基础。②加强健康指导,引导患者自我演示:结合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定期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运用一些共情技巧、心理暗示技巧,引导患者主动面对一直逃避的创伤事件,并为其提供心理支持与鼓励。依照患者康复情况,鼓励其通过自我演示,重新审查自己对待创伤事件的态度与思维方式,积极走出情绪困境。③结合正性思维训练,提高康复效果:鼓励患者每日坚持记录康复日记,描述自己情绪状态,并为其制定适当的娱乐、运动计划,组织病友群,要求其互相鼓励,完成每日训练目标[2]。
1.3观察指标
1.3.1 护理效果:采用SAS、PTSD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越低情绪状态越好。
1.3.2 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调查问卷,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X2、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情绪应急反应情况比较
经过一段护理期后,两组患者情绪状态都有所好转,但心理组患者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3 讨论
虽然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进步,各类抗精神类药物的疗效也有所提高,但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治疗上,单靠药物控制,很难从内部改善患者认知状态,容易使患者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出现疾病复发问题。因此科学的药物计划搭配适当的护理干预,才是提高疗效的最佳途径[3]。
本次研究中,心理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原因分析如下。不同于其他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患病原因与患者自身正性信念不足、认知失衡有很大关联,通过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勇敢面对已经发生的创伤事件,可以提高患者心理自愈能力以及自身调节能力,帮助其提高生活积极性。而且鼓励患者记康复日记,也有助于其找到科学、合适的情绪抒发通道,通过自我审视,打破旧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事物观察角度与思考模式,逐渐恢复到正常生活中,积极参与院内群体活动,丰富社交生活,改变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通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情绪恢复能力,摆脱事件影响,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祝瑞艳.心理护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与护理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5-6.
[2]邵茜茜,刘东英,张振香,等.时间观疗法在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1):130-134.
[3]王敏.心理护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相关的护理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249-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