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并评价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对其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7月13期   作者:廉婕
[导读] 评价予以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廉婕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评价予以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n=90),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预见性护理组。比较2组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预见性护理组脑出血患者脑疝、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少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观察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满意度,进一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改善,护理预见性价值显著。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  预见性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脑出血病因相对复杂,疾病的发生和人体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患者情绪激动情况下发病风险较高,且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1]。另外,基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成功救治后仍有肢体、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表现,且脑疝、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多发,需积极干预预防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预见性护理干预护理的主旨是优质护理、预见性,护理工作中在整合患者情况、护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前防治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并发症,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安全性,符合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需求。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例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经MRI、CT等检查确诊,时间选自2018-2019年,共90例患者。纳入标准:(1)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发病-就诊时间<5h;(3)患者可遵医嘱诊断、治疗。排除标准:(1)外伤性脑出血患者;(2)脑手术史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5)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分组,2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区间40-82(58.8±5.6)岁;患者出血量20-120(58.0±5.0)ml;患者出血部位:基底节患者15例,脑叶以及丘脑患者各10例,脑室患者8例,其他部位患者2例。优质护理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区间42-83(58.5±6.5)岁;患者出血量22-118(58.5±6.5)ml;患者出血部位:基底节患者13例,脑叶患者12例,丘脑患者10例,脑室患者7例,其他部位患者3例。2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出血部位等资料接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予以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有效的沟通、告知脑出血原因、介绍常见并发症、家属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
    预见性护理组: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1)脑功能保护。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表现,需积极保护患者脑功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甘露醇、地塞米松等给药以降低颅内压、炎症水平,清除氧自由基。另外,进行药物合理加温,以避免和减少用药造成的组织刺激。(2)心理干预。脑出血患者发病期间心理波动明显,可能出现心理问题。需加强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指导患者身心放松方法,在消除患者心理负担的基础上建立患者治疗与康复信心。(3)呼吸道干预。意识清楚者给予其咳痰干预,从而降低坠积性肺炎风险。意识模糊者,口咽部置通气管以降低舌根后坠堵塞风险。及时清除患者的口鼻腔内残留物,以降低误吸/窒息风险。2h辅助脑出血患者翻身、扣背,预防压疮,并结合患者需要进行雾化吸入干预。(4)病情监测。加强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监测,体温>38℃者进行物理、药物降温,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脑疝、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护理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神经缺损)。
1.4护理效果评分标准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参考Barthel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参考NIHSS评分评价[2]。
1.5数据统计学分析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观察指标以SPSS19.0处理,计数型指标以(n)、(%)表示(x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s)表示(t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2组脑出血患者观察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计数指标比较
    2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脑疝等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P均<0.05。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根据患者发病期间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疾病发展规律进行护理,结合患者情况动态监测病情,针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预防并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缩短了患者治疗与康复时间[3]。预见性护理干预工作用于脑出血护理中在全面评估患者情况的基础上提前预知和干预护理风险,成功降低了并发症,加速了患者康复,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4]。温瑞红,菅伟研究指出,预见性护理模式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护理中可减少并发症、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5]。
    试验结果和陈巧敏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加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的31.37%,日常生活、活动、健康、总体精神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08%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对比指标数据差异显著[6]。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符合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护理需求,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文燕.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3):231-232.
[2]刘丹,李冬冬,丁立民,等.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2):155-156.
[3]王青.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273-274.
[4]左继霞,王博文.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158.
[5]温瑞红,菅伟.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8):106+113.
[6]陈巧敏.研究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6):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