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理论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 王芳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王芳
        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已进入黄金时代,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商务人才,需要进一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办学,并且在真正的岗位上培养学生的素质。通过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够发现当前所采取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现时代的要求,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能够在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能够树立民族自信心,扫清文盲。本文便首先讲述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讲述基于胜任力理论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胜任力理论;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问题与措施
        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中等职业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中等职业国际商务人才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保证国际商务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比较高,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映。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中等职业国际商务专业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便需要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建立中国际商务人才的素质模型,对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与探讨,以此提升国际商务人才的素质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一、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素质无法满足岗位需求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时候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基本口语以及写作能力也比较差,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英语以及商务等专业知识不是很满意,学生对于市场营销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目标市场选择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基本程序进行充分的了解,无法利用互联网交易平台进行商务活动交易。同时在学校招聘的过程当中也发现当前学生与当前企业岗位所需要的人才需求并不符合,从而使得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当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岗位能力问题,就业难度比较大[1]。
        (二)课程设置并不合理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当前中职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并不合理,国际商务专业一共具有24课时左右,专业课程的数量能够占据一半。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实践课程以及理论课程比例并不匹配、不兼容,尽管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学习到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但是缺少平台进行实践,实践能力比较差,缺少实践经验,因此针对基于胜任力模型所构建的中等职业国际商务专业的素质模型当中的客户服务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并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在开设英语课的时候存在分类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容易发生混淆问题。在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当中开设的英语以及国际商务课程,对英语文书翻译能力以及英语口语的锻炼的相关课程设置比较少,同时也忽略了国际法律知识相关课程的开设,经过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一些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都是由教研室人员单独设立完成的,并没有与其他的任课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课程表的设计[2]。
        (三)实践实习的条件比较简陋
        中等职业国际商务专业的素质模型中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条件相对较差,缺少完善基础设施,无法达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生实践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中等职业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便需要要求逐渐的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建设的力度[3]。
        
        
        
        (四)缺少足够的国际商务双师型人才
        为了能够培养中等职业院校国际商务人才便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充分的发挥教师在培训过程当中的作用,通过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借助所需求人才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双师型人才主要是指不仅具备教师资格证,同时也具备本专业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的教师,该类教师不仅仅能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实践课程进行培养。根据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条所规定中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人数,应该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但是中等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外贸企业人才无法进入到课堂当中,除此之外由于外贸企业本身业务比较繁忙,许多有资历的员工缺少足够的时间进行兼职,尽管该类兼职的企业教师都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专业教育理论以及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课堂当中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实践知识。再其次,中职院校的教师自身发展积极性不高,无法对于自身的发展产生足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当前在开展国际商务英语课程的时候,教师一般会采取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教育职业观具有较大的不符合之处,教师过于安于现状,不愿意去改变,由于两者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效率比较低下。同时学校为了能够积极的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对于已经拥有职业资格证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但是大部分的教师仅仅拥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缺少一定的时间,主要是依靠合同协议进行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将实践经验和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带入到课堂当中来[4]。


        二、基于胜任力理论对中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对策以及建议
        (一)按照岗位胜任的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能够提高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水平,便需要以岗位胜任的要求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所设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涉外贸易及商务服务等事业单位,涉外文秘的工作等等。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企业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极其丰富的对外贸易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英语为所需要的人们提供商务服务,并且保证人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素质。通过借助广泛的英语知识和对外商务知识能够熟悉对外业务,在进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设定一定的规格,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道德修养,同时也能够运用广泛的英语知识,并且掌握系统商务的理论基础知识。中等职业教育尽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重视实践,忽视理论知识讲述的问题,但是在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国际商务专业教育的时候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偏于简单化,所教授的理论知识缺少一定的深度以及广度,在开设课程内容的时候盲目的追求课程系统的完整性,教学效果不佳[5]。为了能够更好的培育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便需要将岗位的胜任力作为基础,加大对专业英语知识培养的力度,重视英语纠音的重要性,发挥学习主动性,在课外主动学习。由于当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缺少关于国际法律法规的了解,因此学校便可以多开设一些关于国际法律法规的课程,比如国际贸易案例等等,尽管很多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实践性不强,无法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灵活的使用所学习的专业只收。除此之外中职学校也可以将心理健康与素质的课程作为学习的内容之一,通过接受该课程的教学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执行力和创造力[6]。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便需要借助所使用教材的帮助,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中等职业教育所开设的课程需要企业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让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候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便可以在研发校本课程的时候将企业优秀的一线技术骨干和核心技术人员注入在开发过程中。现如今的中职教育模式当中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是在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便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平台进行实践以及训练 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需求当中逐渐培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岗位需求当中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更加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工作当中由于容易受到环境以及工作内容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便需要发挥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国际商务贸易教学的时候便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把握国际商务的实用性特点,在讲述的时候不要讲的过于全面,避免忽视真正的岗位需求,因为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便可以在进行上课之前对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度的研究,从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
        (三)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学校培养学生素质的时候需要借助企业的帮助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消校企合作对于培养中职国际商务人才的作用,便需要构建沟通平台。在构建沟通平台的时候可以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企业、学校和行业三者之间需要建立一定的关系,三者相互沟通,沟通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发展等方面内容。第二,可以建立相关机构,建立学校内部的师资结构和学校内部管理人员机构。第三在建设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便需要在制定课程内容、教材的编写和国际商务专业的培训方案都是由相关企业,行业和学校三者共同等待的 按照胜任力理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培养。最后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便是培育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但是对于国际商务专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学生通过汲取经验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在此期间也构建了企业和学校两者的桥梁。为了能够让沟通平台发胡重要作用,能够保证任何一方责任的有效落实。
        三、结束语
        基于胜任力理论进行中职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满足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更好的完成国际商务事业,因此中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依靠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沟通,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松. 基于胜任力视角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 000(022):160-161.
[2]吴秋平.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03):85.
[3]邹靖. 基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 038(010):139-141.
[4]许菡.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 000(010):91-92.
[5]赖霞红. 基于胜任力的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市场, 2018.
[6]王林. 基于就业下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 000(010):255.                                            
作者简介 王芳,出生年:198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嘉兴,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职外贸专业教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