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与技能”教学评价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9期   作者:王 岗
[导读] 教学评价是“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采用评价方法教师能够比较简便地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作出评价
        王  岗
        (浙江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  温岭   317500)
        内容摘要:教学评价是“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采用评价方法教师能够比较简便地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作出评价。然而,单一地采用这种评价方法不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分工协作及职业素养等方面作出全面的引导和评价,从而制约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剖析,探索在中职“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教学中采用量化式评价模式,并详细阐述了阶段性评价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中职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教学评价
        一、提出问题
        中职“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在“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一体化学习。课程最终教学目标是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行为;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从而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为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本人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采用项目教学法辅以个人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教学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观察发现,学生在车削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和发展,但存在以下不足:
        1.自主学习行为和合作学习行为自觉性没有明显提升;
        2.学生工作服穿着不规范,甚至不穿,工量具使用和放置不规范甚至损坏,随意串岗,实训结束机床保养及生产现场清扫工作草草应付;
        3.课后实训报告敷衍了事。
        二、分析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先呈现教学项目,再通过同步工作页,引导学生针对该项目,参照教材开展自助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完成理论知识准备和项目实施方案或计划的制定,最后通过实训指导书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技能学习,最终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大多采用项目加工的终结性评价方法,即对照加工任务的尺寸检测标准对学生的工件进行评分,以每次的操作成绩评定课堂成绩,以期末技能考试来评定知识与技能等级,而对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没有逐一评价,从而造成了上述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在“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教学过程中,应以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如何通过有效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阶段性量化评价的概述
         所谓量化,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可以清晰度量,根据不同情况,表现为数量多少,具体的统计数字等。评价是通过详细、仔细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评价过程是一个对评价对象的判断过程。在《普车编程及加工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阶段性量化评价模式的操作步骤如下:
        1.小阶段性量化评价:以一次课(3课时)为一个阶段,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表现按照一定的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考核。
        2.大阶段性量化评价: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安排阶段性测试,一般为期中、期末两次,用以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3.全阶段性量化评价:将各阶段量化评价平均得分、期中测试得分及期末测试得分按照50%、20%、30%的比例得出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
        三、解决对策——教学评价实施过程
        有鉴于上述分析,在“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教学中探索阶段性量化评价模式,在评价中不仅分阶段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终结性评价,而且在每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合作精神及职业素养等进行量化评价、汇总和反馈。表一是量化评价汇总表示例。这种评价模式多方位规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从而在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小阶段性量化评价的实施
        各小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制定教学评价目标、确定项目评价标准、评定阶段综合成绩。
        (1)制定教学评价目标
        根据“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的课程实施计划,参照教材安排的各教学项目开展教学工作,制订教学评价项目。当然,评价项目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装备、教学组织、学习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力求做到切实可行且可操作性强。


        (2)确定项目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项目制定后,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对各个教学评价项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必须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并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评定阶段综合成绩
        确定好各阶段评价标准后,教师就可以按照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各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导致满分分值各不相同,所以如表三将学生总得分折算成一百分制,便于最后计算期末总评成绩。各小阶段量化评价成绩及时汇总于表一中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2.大阶段性量化评价的实施
        将一学期分成期中、期末两个大阶段,每一阶段用测试的形式,即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得出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学生成绩按照项目任务的尺寸检测给定。

        3.全阶段性量化评价的实施
        全阶段性量化评价是对学生学期课程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是小阶段性量化评价和大阶段性量化评价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
        全阶段性量化评价成绩=各小阶段量化评价平均得分*50%+期中测试成绩*20%+期末测试成绩*30%。表五是全阶段性量化评价统计表示例。

        4.阶段性量化评价的注意点
        (1)评价标准要细化
        教师按照评价标准对学生作出相应评价,因此评价标准要细化,增强可操作性。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考核时,应将有关职业素养的各项可操作性要求作为评价标准逐一列出,逐项考核,详见表3。
        (2)评价主体要多元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和谐统一。故而在评价过程中应打破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传统,让学生同时成为评价主体,形成自评、互评、师评的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3)评价反馈要及时
        实施阶段性量化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上阶段的不足以便在下阶段改进和完善,因此评价反馈应及时。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可以在下一个阶段学习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
        四、实施成效
        阶段性评价模式的采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1.有利于增强学习能力
        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比较机械,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做,遇到困难很少甚至根本不会自己解决,理论知识掌握与技能操作脱节。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比较灵活,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不依赖老师,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和同伴,遇到困难不再束手无策,能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多地应用到技能操作中。
        2.有利于提升职业素养
        以往学生上工场工作服穿着率比较低,主要表现为只穿上衣,不换工作裤,而现在学生工作服穿着整齐、规范。以往有些学生不爱惜工量具,因此工量具损坏比较普遍,而现在未出现工量具损坏情况。另外,按要求摆放工量具,清理整顿工作现场已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有利于提高学业成绩
        当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大幅度提高后,自然该课程的学业成绩会明显提高,与平行班在普车技能达标成绩的比较中很容易得到印证。表6是任教数控1803与平行班技能达标成绩比较。



参考文献
[1] 吴正平.数控技能训练方法心得[J].北京:科技视野.2015:212
[2] 王岗.重构知识体系 回归课程本质——《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加工技术与技能》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
[3] 曾茂燕,韦江波.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
[4] 刘刚,裴红蕾.数控车削加工在线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河北农机.2019(10)
[5] 宋艳丽.基于信息化项目式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教学分析与实践[J].北京:教育现代化.2019(76)
[6]郝继红,贾俊良,张景黎.实例分析项目式教学的构建思路[J].办公自动化.2019(21)

作者简介:王岗(1975-   ),男,浙江温岭人,大学学历,浙江省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主要从事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及信息化教学融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