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36037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安徽地区的体育高校积极响应号召,不断进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体育类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落实和推进安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当前,安徽体育类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还需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改善,进一步提高安徽体育类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缓解其就业压力。基于此,文章对安徽省体育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安徽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形势,虽然一直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整体的发展形式不容乐观,尤其是体育类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近年来,体育类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更好地发展体育类创新创业教育,满足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并且缓解就业压力,还需要明确当前的教育现状,做好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并予以改善。
一、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在持续的扩大,招生人数进一步增加,因此就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更大的压力。安徽地区也有多所体育院校,对于这些体育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其专业技术强,但是就业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社会需求量有限,所以在就业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很多毕业生转变就业思路,放弃工作招聘而选择自主创业。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怎样近一步推动安徽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能够给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积极响应。体育专业的学生体魄强健,具备创业者吃苦耐劳还有勇于挑战的可贵品质,但普其创业意识、知识、技能、经验等存在一定的局限,创新能力比较差,对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应对措施采取的不充分。最终使得很多创业者没有把握好创业机遇,没有积极应对挑战,导致创业失败。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期,社会对于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高素质以及专业化的高校毕业生更受青睐,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扩招和就业岗位饱和,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通过将我国和美国教育体制形式、教学指导思想、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投资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更加更丰富,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反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安徽地区的体育类高校受应试教育影响,依然存在体教分离、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单一的问题,最终也造成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忽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存在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安徽地区体育类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也是如此,通过对于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高校体育类大学生的教育过程进行探究和调查,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重视技能、教法而忽视创业教育能力培养的现状,其中大部分的教育活动多是围绕大学生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作为前提去开展的,若是学生在毕业之后未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其自身所具备的体育技能和教法就难以施展。所以,当前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转变体育类大学生的教育传统观念,树立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新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观念是当务之急。
安徽地区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当前是处于一个探索发展的时期,因此相关的教师师资队伍体系建设比较的落后,具体表现在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这些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部分体育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是直接请就业指导部门的行政人员或辅导员直接来教学,教师也多是赶鸭子上架,他们自身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未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总体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最后,由于学校自身的不重视,相关领域的教育经费体育投入不足,师资培训力度不够。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形式单一
另外,当前安徽地区大部分的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体系建设依然不够完善,课程设置不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课程教学内容不具备其所应该到达的深度和广度,教学计划不够系统科学。由于教师自身对于创业教学理念不够重视,因此课堂准备不够充分,学生难以通过课堂获得更多创新创业知识。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有的课程只重视理论教学却忽视实践。同时,部分体育院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不够合理,部分教材比较简单、陈旧,难以更好的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有的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是不够系统,内容比较分散。上述多种原因综合起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
由于课堂教学是当前体育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所采取最主要的形式,大部分体育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多是通过课堂。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培养难以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好有机的融合,人才培养没有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以及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不够完善,学生创业活动次数以及形式都比较有限,因此时间能力锻炼的形式非常单一。创业教育课程在安徽地区的各个高校体育院校已经开展实施了很多年,但最终还是由于占教学比重太小,课程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所以在提升体育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受起到的功效甚微。因此当前怎样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体育类大学生核心教育体系中去,使得体育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到实践层面,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质量,就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三、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安徽地区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于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在教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借鉴其他体育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自身院校实际,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新模式。首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逐渐建立起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的计划长效机制,同时重视加强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逐步完善教学计划以及构建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文化氛围。并且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重视实践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安徽地区体育类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还需要一如既往的重视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去进一步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更好的满足国家对创新体育人才的需求,切实提高安徽地区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质量,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前景。
参考文献:
[1]赵梦媛,贾倩玉,曹渊.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需求差异与对策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1):243.
[2]董睿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的理论探索[D].首都体育学院,2019.
[3]孙黎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宋保华.创业型体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究[J].运动,2010(03):148-150.
[5]陈晓彬,郭艳艳.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35):249-250.
阜阳师范大学2019年度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进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19JYXM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