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厚明
[导读] 新课改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倘若教师仍旧沿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频繁枯燥的练习运动技能,将会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学生甚至对体育活动教学还会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
        李厚明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中东校区   725000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倘若教师仍旧沿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频繁枯燥的练习运动技能,将会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学生甚至对体育活动教学还会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为此,教师需要利用游戏教学手段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效适应体育运动教学,缓解学生初中阶段的紧张学习状态,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体育游戏;初中体育;应用策略
引言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崛起与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高一脉相承,这也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宗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谋而合。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意味着“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开花,而体育教学则在强健体魄,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初中阶段,在面对单调无趣的僵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不配合教学,导致远离了体育教学减轻学生课业压力,愉悦学生心情、增强体力与体质的初衷。为了有效解决这种困扰,通过游戏进行体育教学,成为体育课堂的流行方式。
1游戏教学方法应用于体育教学的价值
        1.1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程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教师将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巧妙设计为游戏教学活动,可有效深化学生的体育运动学习过程,全面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2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游戏大多是以小组形式开展的,在游戏活动开展中经过学生的共同努力奋斗获得的小组胜利,会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小组荣誉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小组共同奋斗的胜负感与荣誉感,可提升班级内部学生的凝聚力,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1.3有效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认知
        体育教学课程开展的教学本质就是为了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让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技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发育水平并不健全,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成熟,依靠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理解体育运动中的抽象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利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可帮助学生解决这一教学难题,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学习环境中强化自身对于体育活动的认知。
2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游戏教学法的优化措施
        2.1将体育游戏融入到准备活动中
        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备课来实现,备课也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准备活动中渗透体育游戏,认识到体育游戏的重要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趣味性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待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后便会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学便会事半功倍。
        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游戏,主要是躯体的各个关节进行活动,也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慢跑促进热身。教师在制定游戏时需带有一定的奖惩性,游戏与奖惩相结合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准备活动中开展游戏,激发学生训练兴趣,解决体育训练活动单一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热量,放松身体各部分,以免因为身体未舒展而在训练中受到伤害。将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游戏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还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使热身更充分。


        2.2分组游戏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素质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大力推行游戏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潜能,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例如,在开展游戏教学中,教师需先掌握学生的运动特点,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或是学生的兴趣,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生在一个组里讨论运动技巧,共同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运动的了解,提高个人见解。又如在初中开始时,一些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兴趣,给学生分组。再如一些学生爱打羽毛球,有的同学爱踢足球,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自由活动阶段让有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集体训练,同时向教师请教运动技巧。只有依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分组教学,才能为其打造一个更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3开展不同情境主题活动
        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确保体育游戏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设置的体育游戏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引导学生自发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为此,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身体条件、年龄性别为切入点,设置不同类型的体育主题游戏活动。教师在设计游戏方案时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校现有的体育活动道具为学生打造更多的体育游戏活动场所。如在锻炼学生的跑步能力时,可制定相应的追逐游戏方案,根据性别不同以及身体素质条件的不同进行学生分组,确保游戏活动小组人员设置的均衡性,继而保证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开展“百米赛跑”游戏活动,以世界知名的百米赛跑冠军的成长经历为基点,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2.4赋予体育游戏更多的科学、实践和民主特性
        体育游戏教学在设置目标和游戏环节时,需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掌握情况,检修好常用健身器材,避免学生在训练和游戏时发生不必要的人身安全问题。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初中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管理和教学的能力,确保在指定时间范围里能接受高水平的培训教育,进一步结合学生的基本素质,全面提高方向上的把握,完善现有游戏教学的形式,促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够得到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过程,应该全面分析学生兴趣,适当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民主性,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质,也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进度。
        2.5重视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开展体育游戏的基础是教育性,如果没有教育性那么它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必须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两者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游戏教学的最大作用。例如,在“俯卧撑”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重复性的做俯卧撑,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但采取体育游戏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以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教学要求为依据,在开展俯卧撑教学时适当添加竞赛元素,通过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而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或是其他方式的俯卧撑,例如在台阶上实施45°俯卧撑练习,头部朝上或朝下,这样多方式的练习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趣味性。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将趣味性和教学性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如果失去了这个原则,那么游戏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法教学手段,教师需要以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以多样化的体育游戏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强.浅谈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9(10):164.
[2]张小林.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9):84.
[3]闫玉军.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人文之友,2019(15):255.
[4]陈第刚.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35.
[5]胡志宏.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5(51):23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