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
广西灵山县那隆第一中学 广西钦州市 535414
摘要:音乐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不过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上,音乐本身不太受到重视,人们对于音乐课程的要求甚至仅仅停留在教学唱歌的最初级的阶段上,这大大降低了音乐课堂本身的教学时效的发挥。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其同样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美,并能够用自己的情感有效地表达这种美,使自己的情感得以有效地释放。因此在中学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展开渗透情感的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尝试的方向。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情感渗透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情感教育,主要是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打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对学习知识、认知情感方面的把握工作,在两者之间教师要找到微妙的平衡点,才能确保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探索音乐未知领域的兴趣。因此,在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及课程要求,做好情感教育工作。明确情感教育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更加透彻的了解为学生培养情感教育的意义及方法,这对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随着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现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情感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辅助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情感教育能够辅助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的魅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辅助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对音乐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情感教育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合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品德、思想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这是健全学生人格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的融入,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中进行培养,为学生健全人格打好基础。
三、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实现情感教学
1、在课程流程中融入对音乐的艺术情感
音乐本身作为一门艺术型课程,培养学生本身对于艺术的热爱、建立最基础的艺术情感是音乐情感教学课程的基础任务,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型的教学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对于音乐的品鉴和深入感受,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内在美的深入体会,从而让学生更加注重积极地投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在既定的教学方向下选择经典的曲调,再采取由高雅到平实,由鉴赏到教学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由于传统的音乐课本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完全可以在不参考课本的状态下进行独立备课,要知道,音乐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地域,这也是音乐课程的优势所在。
2、在音乐课堂氛围中打造优雅的生活情感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通过音乐情感的教学,将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建立在对于生活的热爱上,让学生完成音乐上的“学以致用”,避免纯粹的理论学习带来的曲高和寡,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音乐交流,也可大大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引导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当下最主流的音乐课程开展方式为例,其中进行歌曲教学是最主体的内容,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完成对于传统的歌唱教学的任务外,很有必要留出时间为学生解读其精髓所在,比如《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教师应当致力于打造一种怀念的氛围,在该氛围下流露出一种对亲人的思念,这样的教学过程,可让学生更加重视对于人际关系的把握,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提升其对于生活的感情。在生活情感课堂培养氛围的具体营造上,以深情的教学情感投入,为音乐课堂奠定最基础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并要求自己学会去爱的伟大的精神追求。
3、初中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音乐作品开始讲起,通过深入简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悟作品中的情感思想,让学生领悟音乐创作背景的内涵。比如,教师可以先用《黄河大合唱》这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前可以先安排学生自主搜寻冼星海先生的人生故事,然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讲解音乐创作的时代毕背景。让学生了解了作品的情感内容,才能有效的开拓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4、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感知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学生音乐知识外,还要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情感表达内容与音乐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利用音乐情感与技能的对应性,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与体验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知能力。
5、通过演唱与表演手法让学生产生音乐情感共鸣中学音乐情感教育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于创造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感受能力。
6、创造音乐氛围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渲染“以情带声”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声情并茂”则是指导学生唱歌的四字原则。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情”,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运用多样化方法营造情境氛围,打开学生的情境世界,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情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的使用电教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情感潜能,为学生培养音乐情感、陶冶音乐情操,达到改善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音乐知识博大精深、情感魅力充足,不仅可以对学生情操进行陶冶,同时也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因此,音乐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效果。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观念,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同等地位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学生地位。在初中音乐与情感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这样可以让学生加强对歌曲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总之,情感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将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完美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清华.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高中生学习,2013,(10).
[3]曾荷花.中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探究[J].北方音乐,2015,(22).
[1]孔媛.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7(11):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