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的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9期   作者:张胜男
[导读]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推行,我国各大院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张胜男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50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推行,我国各大院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为突破此类教育中的困境,实现德育教育进度的有效推进,教师应结合知行合一理念,剖析当代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并给予正确的思想指导。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现状,其次分析了职业学校德育目标的建立原则,最后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实现德育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列举了具体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表现愈发活跃,诸多外来思想亦涌入国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此类境况为我国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知行合一作为我国传统的科学实践理论,能有效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在个人道德发展的角度上实现相辅相成。为保证学生思想道德的正确发展,教师应结合实际,加强德育教育中知行合一理念的应用。因此,本文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知行合一的途径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现状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相对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诸多社会活动存有认知差异,这种状况进而引发心理成熟滞后现象。心理成熟的滞后会影响个人面对多项事件的思想状态及最终反应,进而导致学生对现状的不满及自我评价的不客观。另一程度较轻的心理成熟滞后则表现为了解道德教育的要求,但无法切实做到。另外,职业学校学生存在一定的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对他人意见的合理采纳的行为值得鼓励,但盲目跟从便是较为极端的表现。职业学校学生因年龄特性,尚未形成成熟的人格和思想体系,如在学习期间面对各项事务的处理优柔寡断、进而过分“从众”,其所作决断并不拥有人生推进性,亦会影响其个人发展,由“从众”引发的攀比心理亦是有害无利。同时,职业学校学生亦存在群体惰化的心理现象。当事务涉及到群体,进而便会产生每个人的责任分担,责任分摊与责任感相并行。当前诸多学生过于关注个人事务,对群体活动参加积极性不高,学生便拥有了“未想参与,何谈责任”的惰性心态[1]。
二、职业学校德育目标的建立原则
          首先,应把握目标建立方向。通过长期的德育教育经验积累,不难看出职业学校在社会主义性质层面,应将培养深谙马克思主义,拥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优秀人才作为德育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此类任务发展不应动摇。为突出其发展方向,在当前时代,职业学校必须坚持国家“四个统一”的指导思想,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三观,实现情志和道德的有效培养,争做道德、理想、文化层面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继承人。
          其次,应把握目标建立内容。德育教育以朝目标奋进而开始,以实现目标而落幕,其内容涵盖涉及到德育教育的整体规格。

通过长期的德育教育经验积累,能得出其目标内容应整合为政治觉悟及服务社会两方面。其中,政治觉悟目标分为达成爱国主义,达成社会主义,及达成共产主义等层次。此类目标需逐一实现。院校成功培养一批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层次的学生,亦是最高教育成果的展现。服务社会目标内容相对生活化,从社会常识及法规的遵守,到创新、敬业、自律等精神的拥有,再到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先驱者,此类目标的实现亦呈递增状态[2]。
三、当前职业学校实现德育教育知行合一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德育教育环境
          环境作为附属的硬性条件,往往被德育教师所忽视。为实行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职业学校德育教师应联合院校参照德育目标建立原则中的各项要素,进行优质校园德育氛围与环境的营造与建设。以班级为个体,着重完善各项思想道德相关的行为制度,进而有效提升整体德育教育环境建设水平。此类建设进度应从班风逐步推升至校风,对学生乃至教师的行为均实行高效的规范,通过长期秉承此类态度,使校园环境发展需求和德育发展需求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在各项行为的实行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个人德育思想框架及相关行事标准。
(二)创新德育教育手段
          传统德育教育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兴趣,实行教育手段的创新势在必行。创新期间,应遵循科学性,实现灵活性,保证知行统一。首先,应用多学科融入法能提升的与知识传授效率,诸如文学、历史、地理等文科类专业均与德育教育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当然,理科专业亦存有德育融合的要点。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学生能在单堂课程中实现多项能力的提升,一举多得。其次,院校可展开多项德育知识相关的主题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活动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性,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会随着兴趣所致一并迸发,进而在参与过程中逐步接受德育教育的影响,进而事项相关能力水平的提高。最后,因教育特质,院校必将实行考核验证教育成果。为实现形式创新,教师应在传统的试卷考核系统中融入学生自评及师生、生生互评机制,对学生整体教学过程中的每项进步表现给予关注,进而促进学生加强日常生活中对德育知识的应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3]。
(三)拓展德育实践方式
          德育教育称之为“教育”,其中“知”的部分已相对充实。为保证“行”的落实,教师应有效拓展德育教学的实践方式,促进各项实践活动的进行。院校可联合诸如街道委员会、爱心公益站等多家社会机构展开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可优先残参观机构,了解其运转日常;进而分成小组,协助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的协助和体验。期间,学生可拍摄照片,记录笔记,将整体实践过程记录下来,并在归校后结合个人感悟进行整合,以小组为单位编写电子画报,并上交给德育教师进行实践活动的成效评测。
结论:
            总的来说,当前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机构,应结合当前德育教育发展情况,积极结合知行合一理念,通过营造德育教育环境,创新德育教育手段,拓展德育实践方式等策略展开德育教育的革新,协助学生实现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思想道德发展,进而持有相应的社会竞争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