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华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福建省 350117
摘要:充分尊重与发挥大学生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在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中的活力、提高军事理论教学质量:大学 生年龄特征体现着与生俱来的积极参与意识;大学生相对宽泛的知识结构包括了大量的军事理论;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自然涉及到军事领域;大学生认知水平体现着对相关问题理解达到了一定高度.
关键词:大学生;主体;军事;军事理论;教学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大学生军事训练成为落实素质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随之,军事理论教 学成为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与之相一致,对军事理论教学的研究成为诸多教育教学人士乃至专家学者关 注的对象.其中,对提高军事理论教学质量的思考是研究的一大热点.
1 关于军事理论教学的观点综述 综观学界对军事理论教学研究的成果,其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军事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军事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对军事理论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时间难以保证以及师资队伍 不适应教学需要等;还有学者认为,缺乏管理机构,资料器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单一,教学 管理不够等[2]75.类似观点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学科建设滞后、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缺乏、教学评估体系不 完善等问题.
1.2提高军事理论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整体综合论.有学者认为,一是充分认识开设军事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二是加强师资队伍与教研室建 设,三是完善规章制度以强化管理,四是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有观点主张,学校重视,组织 保证,师资保证,经费保证,教材保证,教法灵活、科学考核等。
教学模式论.有人强调优化教学内容、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等.有人从立体化角度探究 了提高军事理论教学的策略,如立体化教学思维模式、立体化教学目标模式、立体化师生角色模式、立体化教 学策略模式以及立体化教学评价模式等。
目标定位论.该观点认为,瞄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定位,着眼军事理论课程特点,针对不同的教 学对象,运用先进教育技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才能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还有观点 表示,加强军事教师队伍的建设;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充实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内 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改进军事理论 课考试的内容及形式,通过考试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规范论.此观点主张,认真落实军事理论课的设置规定;科学选择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准确 把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逐步规范军事理论课教学.还有学者表示,抓住时代军事脉搏、走专业化教学 道路和科学组织教学活动等教学要领,以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另有人认为,基本概念必须讲 “准”;基本原理必须讲“透”;基本内容必须求“新”;引用事例必须求“真”。
教学改革论.有观点指出,立足于深化教学改革,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出发,不断提高军事 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并运用有效的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军事理论 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还有人表示,找准军事理论课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着力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大力度进行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学科建设论.该观点认为,为规范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提高学科质量建设,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严格专业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充分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加强学科建设等. 客观而言,上述观点不无道理,对于改进军事理论教育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但综观所有观点,侧重点都放 在了军事理论教学的外在条件方面,而对于教学活动中重要的行为主体——大学生,却有所忽略.实际上,无 论知识水准还是知识结构,抑或知识视域,大学生所具有的均不可小视.尤其在当今 3G 时代条件下,铺天盖 地的信息网络笼罩着一切,处于其中的大学生时时感知着各种信息资源并形成互动的广大信息共享网络.鉴于 此,大学生本身就是可以利用并且应该利用的信息资源库.如果方法得当,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参与 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活课堂活力,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2 军事理论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军事理论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刚刚起步,尚未达到规范化乃至完善状态.这是其客观原因.粗放式、 超大班课堂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状况.军事理论作为一门课程走进大学课堂,如果从起步较早的院校来看,也有 20 来年的时间.而对于诸多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还不足 10 年.这意味着,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于一些高校还是 一门初开课,囿于尚不具备十分完备的物质条件与思想准备,为此,这门课程就类似于“强行登堂”,故必然 难以达到“入室”的程度.同时,对于一些高校而言,军事理论教学班级容量为超级规模,师者难以驾驭与掌 控,这种粗放式课堂进一步导致了军事理论教学的不良状况. 其次,教学管理机构以及教学人员认识不到位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对于诸多学校来说,不仅仅是 军事理论课,包括其他一些公共性的通识课程,如政治理论课程,虽然作为公共必修课同样例行安排,但其在 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一些教学管理部门未能够给予应有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影响到教学一 线人员的思想观念并直接削弱其工作情绪,进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关键.教学活动本来就是双向互动过程,这不仅仅意味着 师生之间遥相呼应中的“眉目传情”,也不只是知识共享中的心灵沟通,更主要的是学生通过言语表达乃至于 行为活动融入课堂场域之中.这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借助于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所抵达的较为完美的课堂 场景.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总之,让学生拥有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出场是激活军事理论教学的一个途径.
3 发挥大学生主体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切实可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可以有效地提高军事 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每次课堂抽出前 5 ~ 8 分钟进行“军事要闻播报”“军事理论 博览”“军事常识浏览”等活动栏目.当然,相应栏目的操作须提前进行具体细致的分工安排,同时建立必要 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栏目质量.其中,重要前提是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大学生主体自身具备了参 与课堂教学的能力.
首先,大学生年龄特征兼具与生俱来的积极参与意识.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一般年龄都在 18 周岁 左右,其年龄特征是好奇、好动.他们在敏锐感知新事物过程中产生的好奇心理内在地形成一种乐于参与其中 的驱动力,并促使其付诸行动,在展现自我表达的同时,与他人分享自我表现的心理快感.为此,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并满足学生们的积极表现欲,这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理论教学活动的 必然环节,更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
其次,大学生相对宽泛的知识结构包括了大量的军事理论.尽管当今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特别是在基 础教育阶段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但依然不能否认,他们的知识视野面还是比较宽泛的.其一,立体多 样的生活场景为他们获得丰富知识提供了基础;其二,多元全方位的资讯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微小细节,身处其 中的每个个体都成了鲜活的信息接收器,并通过交流互动再次转变为信息转播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读圣贤书”在今天已经相当困难了.为此,知识传播与共享使信息资讯不断膨胀,特别是站在社会发展前沿的 大学生,他们使用着相对发达的信息科技手段,其知识面就更加丰富了.尤其是军事领域往往是尖端科技的集 聚区,这无形之中更容易成为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焦点.
参考文献:
[1]胡龙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初探[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 301(05):144-145+155.
[2]时慧.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 038(005):41-43.
[3]张向忠, 魏晓辉, 刘会荟.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科技博览, 2013.
作者简介:郑旭华,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研究方向:政治理论教学,军事理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