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聂元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师与家长已经逐渐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且充分的意识到了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聂元
        同江市第三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师与家长已经逐渐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且充分的意识到了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也给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局面和新的挑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美术等课程一直处于“副科”的地位,教师很少钻研教学方法,通常都是以课本为主,进行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美术教师在新的时代下,需要积极地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转换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与要求。本文从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对应现状的相应的教学优化手段和改革方案,希望能对广大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思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美术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进行有效的美术学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思想的发展,初中美术教师们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相应方针政策,丰富和深化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通过美术教学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形象思维基础,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于事物的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自身首先要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方针和目标有正确的解读,从而有针对性的并且高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对于自身和生活的关心和热爱,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初中美术并不是以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为目的设立的课程,而是借助于美术以及艺术教育,推动学生积极成长的一门课程。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生活的美好
        美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初中生还处在人生阶段的开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情感路径,启发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通过应用适当的美术工具以及美术材料,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技巧和美术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到美,看到美,认知美,欣赏美。
        在初中美术的课本中,也有着很多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审美素养的课程。比如人教版七年级的美术教材,就是从学生的校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将所见于所感描绘下来,并在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之美。

在进行授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准备,比如根据自己的喜好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资料,查询一些相关的文章、故事、名人轶事,记录自身的见闻、感想等,充分的利用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触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让高涨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佳助力[1]。
二、因地制宜,加强反馈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对于学生的美术技巧的考察,重视学生的专业性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自发性的、生活性的美术知识的引导和反馈,使初中的美术教学变成了专业性的艺术技能教学,不仅很容易在教学的过程中打击到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使学生陷入重视技能轻视情感的误区,最终使学生的美术作品乏味、机械、一味地追求技巧,缺乏学生的真实的情感投入[2]。
        为了避免这种负面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当积极的调整教学手段,重视自身对于学生美术作品的反馈和点评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同时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作品中的突出优点给与及时并且充分的肯定,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3]。
三、促进教学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偏向于单方向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和引导,学生更多的是被动跟随老师的教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很容易陷入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的误区,使教学发展为纯粹的单方向知识输出的过程,此时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就变成了一个单向行为,缺乏来自于学生的反馈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新课标则倡导并强调着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角色从一个传输者和灌输者转变为观察者和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发的学习。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们相互之间应当形成一个良好的并且积极地交流模式,及时的保持信息的沟通和反馈,通过一系列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向“先学后教”转变,使美术教学真正的成为学生综合发展的助力[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多元化的,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及时的总结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积极地进行优化和提升,使教学活动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使美术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成长为综合型的素质人才的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王玉栋.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J]. 家长,2020,(21).
[2]孙冰艳.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困境与应对[J]. 美术教育研究,2020,(08).
[3]焦念华. 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思考与对策[J]. 名师在线,2020,(11).
[4]肖震.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