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李占焕
[导读] 随着国家和人们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向着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发展,并且较以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有了很大的提升
        李占焕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  838000
        摘要:随着国家和人们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向着越来越完善的方向发展,并且较以前的发展状况来说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作为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直接影响到我国民族的团结情况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高校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发展的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通过教育的扩展,创建新的教育平台,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面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路径的提升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提升
        引言:我国的构成是多个民族构成,因此我国属于多民族国家,而民族团结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发展以及生命线。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增强,民族团结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的引领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并依靠马克思主义民族教育观进行教育指导,不断深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教育的时效性,从而促进我国的民族团结。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进行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但当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内容过于老旧的情况,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很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灵活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用到生活方面。导致还存在着学习到的思想政治内容只停留在了表面的了解而并不能进行知识的生活化感知。而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深度不够,由于不能与实际相关联缺乏时效性,导致教育的内容,不能够满足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教育知识的实际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大学生都成了网络原住民,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较为陈旧等因素,导致不能够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宽阔的视野。同时,大部分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多部分注重体系知识的传授,导致一些课程内容无法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困惑,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2)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由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较为官方,亲和力和获得感较低,导致即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汲取,但思想却不在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讲授上更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的说教课,不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以及行为习惯。
        (3)教学话语的创新度较低。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时,都是通过教案进行讲授,由于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很难将抽象的教材更好地转化为接近生活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部分思想政治课教育老师因循守旧的情况,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不能结合现实的发展情况,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得课程的内容进行重复的讲授,导致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听不见,懒得听的现象。
        1.2西方意识的渗透
        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广大少数民族学生也通过互联网来汲取部分知识,并从中获取较多的便利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以及时间的虽然更加有利于高校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各种敌对势力的不断发展,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团结对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做出了较大的攻击些。西方国家改变了传统的针锋相对的模式,采用更加隐蔽的柔性意识渗透来误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通过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等,来达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上的影响,随着中国道路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以及中国在国际地位上不断的提高,导致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上面更加严重和隐蔽,通过植物价值引导舆论的方式,制造出更加易于接受的流行话,来故意诱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和认知。
        1.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具有特殊的思想行为和复杂性,由于民族性特点,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上体现了较为明显,并受到聚居地区等本民族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都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较高的认知和极强的认同感,但是却缺乏社会主义的形态,同时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认知行为,懂掌握的情况较差,尤其是在高校的生活中,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学生与汉族的学生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会与风俗习惯相同的人交友形成全群,导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软性排他性影响集体的团结,同时,少数民族大学生还存在着思想活跃,但是却容易受到外界的环境,导致情绪较强的波动这一特点。

与较多数汉族学生来比学习的基础较弱,但却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妄,奋发向上,但效果却不显著长久的话,容易导致极端性格的形成。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少数民族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没有成形的情况,因此,价值取向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途径
        2.1以人为本,打造特色教育环境
        (1)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增加归属感。由于归属的前提是接受任何人对一个新事物的认知,都是一个逐渐升华的过程,只有真正的接受之后才能够并且在整个接受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传授和灌输,无论是在视觉听觉以及感受等方面都要加以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在接待新生是加强学校的宣传工作,促进学生对学校的深度了解,并持着认同的太多。进入学校学校的各个部门通过网络媒体的内容传说以及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等,加强全方位的宣传,并利用成功校友等人士的影响,来增加学生的知名度,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认同。
        (2)发挥课堂作用,加强政策宣传
        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文素养的形成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育等相关内容的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来增强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教育内容的讲授。这要求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民族政策以及民族融合等关于民族团结的内容进行教育,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的同时,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增加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不断强化爱国爱民族的思想。除此之外,相应的思想课程教育教师,还应及时讲解当下的时代弱点,更改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聚焦示范引领,培养骨干
        (1)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干部培养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容展开的过程中,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是老师与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对工作内容的落实影响十分大。为了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培养等工作,对教育的提升工作有一定的有力效果。这要求在少数民族学生骨干的培养过程中,坚持整体考察,择优录用的原则,充分结合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锻炼岗位,来承担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帮助更好地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日常管理。
        (2)培养入党意识,发挥示范效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让少数民族大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并将他们培养成勇于当当为国为民的党。为了消除个别学生信仰的担忧和顾虑,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加他们的入党意识和医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展开向党组织的教育,并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等的教育活动开锁强化对党的认知,并通过开展实际活动,例如国家的辉煌和发展等专题的研讨活动来不断增加入党的思维,并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3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
        (1)加大少数民族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由于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高校学生来自于偏远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为了更好地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贫困学生的自主方面上,应根据国家民族的政策和方针来给予相应的扶持,具体的实施内容可以通过结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等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的帮扶工作,并且为了更好地考虑到少数民族的实际所需在资助问题上应该更加倾向于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2)增加学生的交流平台。开展教育的重要基础就是实现相互尊重,因此高校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结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合理的需求,来展开相应服务体系的搭建,例如建设清真食堂等保障餐饮服务,同时搭建文化宣传平台,可以通过民族节日的活动开展,来增强各个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学习,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爱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
        三、结束语
        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事业建设人的重要力量,高校及时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更加优秀的少数民族力量十分重要,因此要求各大高校来不断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有效途径,不断深化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丹凤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的有效路径[J]长春大学学报,2019(10).9899.
        [2]黄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154155.
        [3]纪晨.新形势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