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市政排水系统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杨帆
[导读] 摘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将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紧密融合,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天津市市政工程实业公司
        摘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将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海绵城市道路建设紧密融合,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论文将系统论述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方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道路排水系统,合理规划排水管网,把道路排水纳入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中。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道路排水设计;应用方案
        1 引言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维护自然海绵体和水生态平衡系统,遵循自然规律,控制水污染问题,必须促进海绵城市理念与道路排水设计方案的紧密衔接。当前国内有不少海绵城市构建了可持续城市排水(SUDS系统),通过启用该系统来控制水污染系数,调节地表水与地下水,同时,通过使用多样化排水管渠来缓解道路排水压力,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和净化作用。本文将简单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从借鉴先进技术经验,完善道路排水系统,合理规划排水管网等方面来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方案。
        2 海绵城市理念及其重要意义
        海绵城市,主要是针对于城市在对城市的水工程建设上,犹如一块海绵,可以对水进行弹性处理,通过城市的绿化地、道路、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对城市内部的降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进行储蓄和排放。通过对城市内部水资源的控制,让城市在需要用水时有足够的供水,在水量过大时可以存蓄用水,并对废水、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让城市自身的渗透和修复功能良好运行,进而推动城市的良好运作。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带来了创新性发展。可以对自然降水进行更加充分的运用,并且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对于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区域而言,将海绵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可以提高对水资源的回收以及有效利用率,借助于自然降水改善城市的饮用水以及排水等问题,让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目前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生态破坏、污染等问题,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促进水资源的循环,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
        3 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3.1 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的要求
        在海绵城市建设期间,应重视城市化的质量问题,通过有效的方式提升城市水资源的使用率,比如,构建具有储水能力、净化水资源能力的海绵城市。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是我国开展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政策,而海绵城市中的雨水开发系统、雨水管理系统和雨水排放系统都能够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收集更多的雨水资源,以此提升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
        3.2 城市发展需求
        随着各地经济的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已经步入了提高城市化建设质量为主要目的的阶段。所以,相关部门和组织建设者需要进一步坚持现代化科学城市发展道路,将城市资源保护和城市建设工作进行结合,从根本上完成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来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实际利用率,能够缓解城市内部水资源紧缺的现象。同时还能够在建设阶段,对雨水开发系统进行统筹兼顾,将雨水排放系统和管理系统做出合理布置,提高城市对于雨水资源的存储、渗透、净化和管理,更加有效地对雨水进行收集,降低城市中的供水压力。
        4 城市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
        4.1 借鉴先进技术经验
        从发展视角来看,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尚且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方案,维护自然海绵体和水生态平衡系统,遵循自然规律,控制水污染问题,必须充分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根据城市环境特征,精心设计和组装排水系统。

在海绵城市建设与排水系统组织过程中,方案设计、施工与管理均以环保为前提,明确要求要将降水资源的影响系数控制到最低。与此同时,美国在设计海绵城市的过程中会借助网络技术模拟自然水文规律与特征,采取分散化的小规模雨洪源头控制方案,旨在遵循自然规律,维护水文结构。后来,美国在此基础上采取了源头式与分散化并用的技术模式,旨在合理开发和利用雨水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德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非常先进,在具体建设工作中,构建了洼地渗渠系统,该系统建设由排水工程、滞蓄工程和工程传播等三项基本工程组合而成,其中,排水工程主要是在雨季实现雨水的顺利排放,而滞蓄工程与排水工程紧密相连,大量的雨水会被顺利排入滞蓄工程设施内。而且,德国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选用了透水性地砖,这样能够缓解地表径流压力,避免因地面积水过多而产生涝灾。中国某城市就综合借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经验,构建了独特的海绵城市与道路排水系统。
        4.2 运用于城市水资源净化系统
        在以往的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排水效果不理想、储蓄水的功能不完善,排水系统功能单一且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将海绵理念同市政给排水设计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根据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建设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排水系统,让水资源在系统中净化、循环,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城市的地形和环境特性设计市政给排水系统,将自然降水和城市污水、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并对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再重新进入城市的水循环,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实现对水资源充分、高效的利用,避免资源浪费、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为城市的正常运转、生态发展提供了动力。
        4.3 城市滞水设计
        植被对降雨具有一定的滞留作用,树木茂密的枝叶能够滞留一部分雨水,植被下的枯枝落叶层也具有较强的雨水吸纳能力。因此具有乔-灌-草结构的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滞留作用较好。城市林地(绿地)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地表径流量,还能对地下水源起到涵养作用。原本低洼的地段可以设计城市湿地,形成半自然的生态滞留区,利用植草沟、雨水湿地、雨水塘等方式,促进雨水渗入地下,以便有效地储存水资源或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城市湿地的设计,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土壤和植被,改善径流质量,治理径流污染,同时实现城市功能和景观的提升。
        4.4 推广新型铺装材料,提高雨水渗入能力
        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大部分采用的是沥青或者混凝土材料,这些建设材料都具有比较高的密度,而且透水性较差,非常不利于雨水的下渗活动。因此,城市的地下水源也会大幅度下降,极其复杂的城市地下排水设施也不允许地下水和管内水做出交流,这会对雨水的渗透再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城市建设需要适当地提升建设材料的渗水能力。渗水建设材料需要不断地扩大使用规模,然后形成更加科学规范的操作系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化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方案,必须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经验,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和道路排水设计的有机融合,不断改善排水系统,合理规划排水管网。
        参考文献:
        [1]高火林.城市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04):50-51.
        [2]胡汉文,樊建军,林林,林伟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某山体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方案探索[J].净水技术,2018,37(02):116-122.
        [3]刘闪军.市政排水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164-165.
        [4]黄萍.“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智能城市,2017,3(11):201.
        [5]吴胜举.“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11):21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