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王朋生
[导读] 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发展、认知上都表现出更为迫切的夙愿,更加积极的态度
        王朋生
        安徽省无为市昆山中心校 安徽省无为市  238351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发展、认知上都表现出更为迫切的夙愿,更加积极的态度。然而,初中数学的冗杂性、多元性、丰富性,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育,数学素养的塑造。而问题导学法的应运而生,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中各类教学目标的达成、各种教学问题的解决、各层数学知识的学习、各方数学素养的培育奠定了基础、给予了保证。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融入,并带动学生以积极态度、饱满热情、迫切欲望充分进入不同问题情境,在突破一个个问题难点、掌控一个个问题重点、把握一个个问题核心的过程中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有效学习数学知识,切实提升数学能力。使问题导学法的优势、作用、价值等充分辐射至初中数学教学领域,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能提升,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塑造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关键词:浅析;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所谓问题导学法,主要指以导学为方向,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设计为关键,以解决问题、提升能力为核心的有效数学教学策略之一。目前,问题导学法已经普遍使用至各学科教学领域,且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在具体应用中,由于有些教师对问题导学法的掌控、把握、应用不够充分、到位,以致很多教学预设问题与教学预期目标达成依然存在诸多差距,甚至对学习学习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基于此,教师在应用问题到学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与实际情况的调研与了解,并以学生学习需要为基础,科学、灵活、有效使用问题导学法设计教学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具体导学问题的辅助与驱动下,切实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有效解决数学问题,逐步提升数学素养,使问题导学法的优势更好作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让问题导学法的价值充分服务于学生认知发展,为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更好发展而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多元助力。
        一、科学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导学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由于初中数学在知识特性、内容构架上的显著特点,使得教师对导学问题有效性的凸显,实用性的研判,精准性的掌控,将直接决定着课堂导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法使用时,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探析与研究,并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科学、灵活、精准设计不同导学环节的具体问题,在同分彰显问题实用性、趣味性、丰富性、辅助性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指导、组织教学活动、进行问题引导。首先,在问题难度上,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不同教学环节的导学需要,设计出具有梯度性、递进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递进式问题驱动下,切实激活自身数学潜能,充分融入知识学习、问题解答之中,不断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其次,在问题掌控上,应该坚持服务教学的原则,充分体现出问题的针对性、实用性,使不同教学环节的数学问题都能紧密衔接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让所有导学问题都能充分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服务于教学效率提升。最后,在问题落实上,尽量落实情境指引原则,使不同导学问题与具体教学情境相契合、相关联、相对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融入具体教学情境,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迫切的欲望开展数学学习,获得认知蜕变,寻求成长发展。


        二、灵活融入契合知识特性的导学活动,开掘学生数学潜能
        同一数学知识,教师所确立教学目标不同,导学的重点与方向也会呈现出较大差异。而且,问题导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探究过程的关注,并指引学生在不同问题的辅助下,将问题重点与学习过程有机关联起来。针对基础性知识,教师应该凸显出问题的兼容性,借助问题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切实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针对拓展性知识,教师应该体现出问题的发散性,利用问题推动学生实现认知迁移。同时,应该尽量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让学生再举一反三、逐类旁通中提升其对于问题的掌控力与数学实践力。例如,在开展“因式分解”教学时,教师通过诸多辅助性教学指导,在确保全体学生对于基础性“因式分解”知识均获得充分掌控之后,设计出带有综合性和延展性的导学问题:多项式4x2-8x6,16a3b2-4a3b2-8ab4各项的公因式是什么?进而让学生先尝试提取各项的公因式,再将这个多项式除以这个公因式求得另一个因式,同时兼顾和公因式的系数,最后探究不同字母的关系。这一导学过程,既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深化了提公因式的方法应用,为推动、指引、促使学生多元、科学、有效学习数学知识,获得认知迁移而铺设了道路。
        三、多元渗透蕴含宽泛路径的导学素材,塑造学生数学素养
        为了切实拓展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路径,使得更多具有辅助性、探究性、宽泛性的导学素材深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更好作用于学生数学素养塑造。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法应用时,应该加强对不同学生的指导与督促,尤其是针对一些陷入问题困境、出现认知迷茫、产生解答疑难的学生,教师应该即时终止其问题分析,并适当融入诸多多媒体、微课、视频等更为直观的导学素材,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所学知识之中,并结合其解答问题时存在的具体弊病,就知识开展二次讲析,并将不同知识点与对应导学问题有机关联起来,为科学应用具体知识解答具体问题,切实塑造其数学综合素养而给予保证。同时,为了确保导学问题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即时呈现一些具有探究性、益智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育,让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在更为宽泛、多元、充分的视域内得以更好发挥。
        四、结论
        总之,问题导学法的诸多优势,使得其深度应用至初中数学教学,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现实性。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具体导学实践时,应该加强对学生认知需要与学习实际的考量和研判,并针对教学发展特性与具体知识特质,有效设计导学问题、灵活组织导学活动、多元开展问题解答,进而达到更好推动学生思维变迁、认知蜕变、能力提升、素养塑造的目的。让学生在问题导学法的助力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获得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剑.论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6):76.
        [2]王丽.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9(36):97.
        [3]曹伟林.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92.
        [4]李文英.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03):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