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新思路 夏义杰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夏义杰
[导读]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以农业灌溉为主,发展灌溉排水工程,改善农田水利状况,从而起到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农业经济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新疆博乐双河市兴城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833411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以农业灌溉为主,发展灌溉排水工程,改善农田水利状况,从而起到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农业经济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灌溉项目作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不仅能够提高节水率,节约灌溉用水,也有利于调控农田水分状况,提高农田产量。不同的灌溉方法在节水灌溉效益上不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新思路
        1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项目发展现状
        1.1节水灌溉项目规划不合理
        节水灌溉项目需要以农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将农作物需水习性、土壤含水量、季节气候、水质情况等因素考虑其中,从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节水灌溉计划。但当前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项目的规划中,还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如设计人员在进行项目规划时,没有具体考量与节水灌溉项目相关的全面信息,如缺少对土壤含水量、地质情况的勘察,或在节水灌溉设计中过于主观考量,忽视了客观环境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造成项目规划不合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2节水灌溉项目管理不到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节水灌溉项目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受工程项目落实,项目管理等因素影响,长期为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形成对项目的管理,易造成节水灌溉工程产生滞后性,不仅浪费了工程资源,且可能产生多种新的问题,如配套设施老化、资金运转不周等情况,对于节水灌溉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大影响。在项目建设与项目运行中,由于未有效管理,也可能造成多种问题产生,如设备维修与养护缺失、项目设计与节水灌溉规划主体缺失,都造成节水灌溉项目单一运转,难以起到较好的资源整合效果。
        1.3农田种植结构不合理
        节水灌溉项目受农田种植结构影响,在农田种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影响节水灌溉项目的良好落实。当前部分地区农田种植结构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对于适应农田水利工程缺少主动性,这就造成节水灌溉项目需不断调整,适应农田种植结构。
        2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1微灌溉技术
        微灌溉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技术设备包括灌水器、滴头、微小喷头、过滤器、配套电机、泵等。该技术主要运用在大棚种植上,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容易、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运用效果良好。微灌溉技术可以分为滴灌灌溉技术、微喷雾灌溉技术和脉冲灌溉技术等,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需结合农业种植情况而定,根据种植面积、植被类型以及实际灌溉量等合理、科学地运用。农田水利工程在运用微灌溉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在灌溉区域内铺设输送水管道,然后在相应的位置安装灌水器,同时在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候,可以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肥料,随着水资源的灌溉而施肥。该技术的运用,不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节省了施肥的时间,提高了农田种植的效率,是一种实际运用效果极佳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2喷灌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需要实现两个目的:第一,保证农田的用水需求,使农作物得到足够的滋养;第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水降耗的根本目标。在目前现有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中,喷灌技术灌溉效果最好、运用范围最广,可以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效率,同时实现水资源节约的目标。喷灌技术的具体运用需要使用到动力装置和水泵等,通过对水体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其提升到设计好的指定高度,保证其可以顺利到达喷灌装置中,然后在自然力的作用下通过细密的喷头向附近的农田进行灌溉。喷灌技术运用过程中,灌溉水通常是以线状或者丝状向四周喷灌,灌溉的面积十分大,而且由于水量小渗漏的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喷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有效灌溉和滋润,同时将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很高的程度,节水效果十分好。
        2.3滴灌技术
        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地区而言,可用水源常常无法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所以在农田灌溉中,可引进滴灌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借助于管道系统和毛管上安装的灌水器,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缓慢均匀地滴入到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中,这样不仅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也更加有利于用水量的节约(滴灌比喷灌节水33%,比畦灌节水81.60%)。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具体应用中,可按照实际需求,通过固定式灌溉法和移动式灌溉法来进行灌溉。通常情况下,农作物更加倾向于自动灌溉,以此来保障农作物需要水分时得到及时灌溉,这样不仅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也可以最大限度节约用水量。但是这种灌溉方式很容易出现管道堵塞情况,所以在具体应用时,需先将水中杂质清除,做好管道的疏通,再开始滴灌,以此来保障灌溉质量。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优化措施
        3.1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农业发展相结合
        面对我国目前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保证我国水资源的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必须对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尽可能地对水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严格遵循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原则,将水资源用在每一个必须利用的地方,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在确保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农业发展有效结合。
        3.2率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未来规划
        降低水资源的利用率,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向专业的工作人员请教,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和使用做好充足的规划,在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基础上,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率,实行有效的灌溉。提高节水灌溉工程工作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委派工作人员定期学习,并利用优惠的条件吸引人才。保证后续维护与维修的工作顺利开展,制定工作计划,定时派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维修和检查。之后要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率,就要区域化、规模化进行灌溉,改变种植形式,提升种植工艺,这对完善节水灌溉系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体系的信息化程度,将现代化的摄影测量技术、3S技术等投入使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种植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农业结构、灌溉区进行预测和评估,最大限度地保证灌溉水源的充足性。
        3.3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
        对于节水措施的应用,要尽量扩大其影响力,让更多有实施条件的种植地区都能获得高效灌水的受益。当某地区采用节水措施完成灌溉并获得良好效果后,应主动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尝试应用节水措施,并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灌溉技术和策略。对于节水措施应用试点的选择,应倾向于资源匮乏地区,科学选择适当的灌溉手段能有效改善当地的用水效果,同时对带动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示范性。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缺乏水、电等资源的地区,不宜实施节水策略;针对资源优越的地区,要加强节水措施的应用及推广力度,在增强农业科技性的同时促进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结束语:农田水利工程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设施,能够帮助农业的建设,满足其发展需要。因此要通过多种的管理措施应对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应用效果,为农业用水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振华.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126-127.
        [2]张庭秀,柴禾蕾.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吉林农业,2019(18):60.
        [3]马秀云,万兆芳.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9,39(10):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