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岗
山东省鄄城县旧城镇葛庄学校 邮编:2746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教学思想的逐步深入,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教学,对于学生们的实际教学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分析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重点,并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用以提升学生们的相关知识水平。所以,教师在系统性的分析教材内容之后,决定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兴趣角度入手,设计相关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关的生物知识探究,从而提升自身的生物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优化;策略研究
为了能够使学生们的生物知识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们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用以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生物知识水平。所以,教师需要重点为学生们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拓展指导,用以有效培养学生们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们设计信息化教学策略,以此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生物知识理解水平。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组成相应的学习合作小组,用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合作探究,从而优化其生物学习质量。
一、注重知识拓展,培养生物知识兴趣
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们设计高效的教学策略,使其能够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契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生物知识学习兴趣。在教师看来,兴趣是有效提升学生们学习质量的源动力。假如教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生物知识学习兴趣,便可确保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具有极高的学习效率,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生物知识水平。故而,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要点,为学生们设计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使学生们对其中的知识理解更为深刻有效。此外,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应的兴趣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更加具有知识性和创新性,进而全面优化了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知识时,就可以此为基础,为学生们综合性讲解其中的知识内容。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们从受精卵形成之初开始讲起,逐步延伸使学生们明白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分裂现象,以及细胞数量逐步增多并按照基因进行相应的分化表达,从而呈现相应的特异性状况。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们介绍关于“克隆”的相关知识要点,使学生们明白遗传物质对于生物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使学生们对自己尚未接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学生相关学习兴趣为依托,使得学生们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生物知识水平。
二、信息技术应用,强调学生深度理解
为了使学生们的生物知识理解更为深刻有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实际,设计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因此,教师总结当前学生们的学习特点,发现其对于动态化的知识内容学习兴趣较高,并且可以保持长期高效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决定采用信息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为学生们展示更为生动的教学内容,以此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水平。通过教师深度研究生物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相应的动态化展示,可以为学生们更加清晰的展示其中的知识细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生物知识理解水平。
例如,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物质运输的载体》时,就可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为学生们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综合性设计。其中,教师将血液运输诸如氧气、能量等物质的过程进行动态化演示,并采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播放和说明,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知识重点,从而理清整个物质运输环节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科普类视频,使学生们能够以更加高端的视角,进行相关知识的分析和学习,从而实现生物知识学习的多元化和多维度理解。所以,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们对其中的知识理解更为深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生物知识水平。
三、创新小组合作,增强实践探究水平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学习生物知识不仅需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还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深入的问题探究和实践,从而提升自己的生物知识水平。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相关知识时,可以率先将其划分为学习合作小组,引导学生们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和主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综合实践探究水平。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时,就可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组成相应的学习合作小组,进行深度的问题探究。学生们按照自己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分析,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可以和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有效的问题分析和研究讨论,从而明确当前学习任务的答案。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生物知识探究水平。
综上所述,教师指导学生们进行综合性的生物知识学习,需要立足学生们的学习实际,设计高效教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生物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兴彬.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65+167.
[2]王科国.注重初中生物高效教学 探索生物教学新模式[J].中国新通信,2016,18(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