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恒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第一小学
摘要:武术是民族体育艺术瑰宝,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武术教育教学对于学生强身健体和培养坚毅品格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价值,小学体育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对武术教学的重视力度。本文将从提高重视程度、引入信息技术和关注学生差异等几个主要的方面入手,就小学体育武术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当前形势下,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部分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学生武术学习兴趣较低、班级两极差异明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小学阶段的武术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还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积极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不断的强化武术教学实施,继而助力武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能的不断提升。
一、提高重视程度,明确教学目标
体育教师对武术项目的教学是否重视、重视的程度是高还是低,对于小学阶段的武术教学实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从当前的小学武术课堂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对武术项目教学的重视力度较低,加之学生对武术的接触也较少,使得武术项目的教学实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自然不利于学生武术学科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教师积极的对此进行反思和改进。一方面,要积极的摆正自身认识,有效的强化对武术项目教学价值和意义的理解,积极的将高质量和有效化的武术项目教学和培养学生武术兴趣、强健学生体魄与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升相结合,并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和讲解武术学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进一步的强化武术项目课堂教学实施,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武术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有效策略,从而为后续的武术项目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打好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的明确武术项目的教学目标,如积极的结合当前小学阶段武术教学的基本现状,合理的定位学期教学目标、中期教学目标,并细化每一小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八式太极拳”模块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下列目标:了解“八式太极拳”的基本内容、学习价值,掌握八式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如体态含胸塌腰,虚灵顶劲,沉肩坠肘等,为后续的高效武术教学实施助力。
二、引入信息技术,注重兴趣激发
武术项目教学过程中,既需要体育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展示,也需要教师为学生做好武术教学示范,精准的为学生讲解武术教学的动作要领和规范,而信息技术在展示和应用上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武术项目教学特点,积极的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以不断的提升武术教学的形象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五步拳”武术内容时,首先,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个关于武术的片段,如展示《李小龙传奇》电影片段,让学生在观看电影中体会武术学习的魅力,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对该节课的理论性内容,如“五步拳”的产生和发展;“五步拳”的锻炼价值;“五步拳”的基本步伐组成等,让具体的展示和形象化的讲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小学体育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视频对“五步拳”的基本步伐、技术动作要领进行有效的讲解和示范演示,同时积极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武术练习和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有效的规范学生的动作,助力武术项目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关注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的武术基础是不一样,再加之不同学生的体质不同、对武术的学习兴趣不同,使得武术项目的课堂教学实施效果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影响到协调一致的进行授课,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积极的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进而给予学生较好的学习感染和熏陶,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升。例如,在学习武术的套路组合内容时,体育教师积极的强化因材施教,如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体质和对武术项目的兴趣爱好,合理的为学生设计武术知识学习任务,同时根据学生特质合理的设计武术训练的量,引导学生梯度性的开展武术学习,此外,在指导上体育教师也要积极的强化一人一策和一人一方,给予学生更加及时和有效针对性的武术学习指导,继而较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武术课堂的学习需要,助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总而言之,不断的提升小学阶段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能,是每位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的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的模式小学阶段物武术课堂高效教学实施的基本方法和有效对策,并在具体的武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重视程度,明确教学目标;引入信息技术,注重兴趣激发;关注学生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等,真正的把握小学阶段武术高效教学实施的基本规律,助力武术教学质量和效能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小伟.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彰显体育核心素养——“2017年江苏省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研讨会”活动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17(08):37-38.
[2]颜辉萍,王雪梅,张君贤,方勇,曹晨曦,张宗豪,王国志.苏州市小学武术项目教学现状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7,6(0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