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初中 224005
摘要:本文中的初中体育核心素养重点从体育知识、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四方面进行简析,并将以上四点进行融合,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其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教学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获得更为坚强的毅力和忍耐力,并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对于教学而言,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新型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将初中体育核心素养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真正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应真正意识到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真正意义,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渗透初中体育核心素养。
一、从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良好的初中体育品德的培养需要教师悉心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并适时地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体育学习品德。与此同时,教师应选择与学生认知和年龄相符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度,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引导,促进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形成。
例如,在讲授“前滚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适时地鼓励一些胆小的学生,并通过实际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前滚翻的要领。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此部分内容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又如,在讲述“田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刘翔夺冠的视频。与此同时,教师展示刘翔日常训练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任何成功的获得都是依靠不断努力和付出。再如,在讲授“篮球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展示球员故意犯规的情形,并让学生思考故意犯规的危害,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注重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强与初中体育教学的融合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本文注重从层次化教学以及多样性教学两方面进行着力,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排球运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层次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在具体体育教学执行方面,教师注重制定以下三个层次性的体育教学目标。目标一,学生需要完成几个重要的动作,并进行相应的分解。目标二,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注重从细节的角度进行解析。目标三,学生可以掌握具有连贯性的动作,并具有一定的垫球能力。通过设置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
与此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不同体育素养。比如,为了提升加速跑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鸭子拐”这样有趣的活动,并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饶有趣味的体育活动中,获得体育习惯的养成。
三、从体育健康知识入手,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健康知识,才会具有相应的健康意识,从在此过程中,养成相应的健康行为。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健康知识入手,并适时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并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
例如,在讲授“排球”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讨论动态,并适时地指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比如,在排球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将手指弯曲,并接住相应排球。这个动作具有一定危险性。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制止学生的这项行为,并在此过程中,告知学生这个行为的危害,并教授学生正确的动作;又如,在讲授“跨栏跑”这部分内容时,初中体育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出现返跨栏的情境。教师及时制止这部分学生的行为,并告诉学生这种行为的危害,从而教授正确的动作。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注重讲授体育知识,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更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塑造学生优良的体育学习品格,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体育教学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徐敬恩.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9):127-128.
[2]林永暖.试论利用初中体育社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与策略[J].教育观察,2017,6(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