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席霄雯
[导读] 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
        席霄雯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第二中学校 山西 忻州 036599
        摘要:音乐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美学情操以及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新课改深入推进和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合唱成为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以及歌唱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开展合唱教学,从而不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是教师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开展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欣赏作品;技巧指导;小组合唱
        合唱具体来说是学生全体对歌曲进行演绎和歌唱的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是音乐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而学生也由于对合唱的认知较低、音乐素养薄弱以及合唱曲目单一等问题,对合唱学习提不起兴趣,阻碍着合唱教学的顺利进展以及音乐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应从这一现状出发,积极探究开展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充分认识合唱并掌握合唱技巧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合唱训练,为实现音乐合唱教学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欣赏合唱作品,培养音乐素养
        合唱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观察现如今的音乐合唱教学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因缺乏对合唱的深入理解而难以把握合唱的定位,导致对合唱学习提不起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音乐教师可以从欣赏教学入手,给学生提供不同种类和形式的合唱作品让学生赏析,使学生对合唱的种类、方式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把握合唱时情绪和态度的变化,从而为合唱教学的顺利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以《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的教学为例,在开展合唱教学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乐曲,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的形式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体会歌曲所描绘的场景和意境,感悟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内涵。之后向学生介绍与这首歌曲有关的合唱知识,比如乐曲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节奏太听起来比较自由,且曲调十分飘逸,可以让女声进行合唱;中间部分作为曲调的核心,将歌曲阐述的主题逐渐深化展开,因而可以通过男女声混合唱的形式来展现歌曲的魅力等等,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以及合唱知识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合唱训练。如此,通过开展合唱听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培养,使合唱教学得以更好地进展下去。
        二、注重技巧指导,增强合唱能力
        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歌唱的音乐表现形式,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各声部的有效融合以及学生之间的配合,因而是一项技能要求较高的活动。

只有将各个声部的音调融合成完整的统一整体,合唱的效果才能以最大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为此,在开展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合唱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保持良好合唱状态的前提下,通过对气息的巧妙把握以及对音准节奏的认知更好地进行合唱训练,从而不断促进整体合唱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先从气息的训练入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合唱的发音方式和歌唱技巧。比如针对大部分学生在合唱时都存在气息短浅且爆发力不足的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弯腰、下蹲的形式进行短促的发音,使学生能够保持长久的气息和爆发力,从而在合唱时保证声音可以传的更远且更为持久。除此之外,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也是学生在合唱时需要掌握的。即学生在合唱的时候应尽量与其他学生的音量保持一致,学会对自己的音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同时,通过节奏模拟训练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升学生的音准,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各个声部旋律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合唱训练。如此,便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合唱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学生合唱技能的提升,使合唱教学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开展小组合唱,提升合唱积极性
        鉴于班级中学生的人数较多,开展整体合唱教学的形式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歌唱水平和状态,致使合唱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开展小组合唱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唱练习不失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并遵循一定分组原则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的形式掌握合作方法和技巧,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音乐合唱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同一首歌》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层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唱练习,并任命一名音乐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或是指挥,使学生在小组合唱时尽量做到声音和谐、统一,从而在班级合唱时能够融合起来。而组长也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针对学生表现不好的地方进行合理指导。如此,通过开展小组合唱学习,促进了学生合唱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强化了学生对合唱技巧的掌握,推动着合唱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应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开展合唱教学,在调动学生合唱积极性的基础上,给学生打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学生音乐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为最终实现合唱教学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初中音乐合唱教学[J].学周刊,2017
        [2]胡燕.中学课堂合唱教学方法初探[J].北方音乐,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