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教育有效开展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许谦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教育领域变得越来越重
        许谦
        中国工农红军仪陇朱德红军小学总校    四川省南充市  637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教育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当前小学课程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对美术教育特点的理解,运用科学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开展;核心素养
        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密不可分。美术教育不仅强调艺术技术研究,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美术课程,学生可以逐渐发展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感受。此外,学习和理解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丰富了日常生活。由此可见,进一步研究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全面渗透审美教育,结合课内外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帮助学生发展审美能力,树立审美意识。美育的本质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非常突出,它在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在当今积极倡导素质教育时,小学艺术具有综合学科教育的特点,因为学生必须全面发展自己的道德,智力,身体和美感。在发展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将其与其他形式的美术教育结合起来,将大大扩大小学学生的美术视野。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与统筹,以此促进学生在现阶段下对于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首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开始绘画。由于他实践操作,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进行改革。如果学生不完全理解课本知识,则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课堂上的实际工作同步,如果他们已掌握了所有相关知识内容,则老师将首先进行实际工作,然后根据图形解释基本理论。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此外,素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需要能够结合课内外资源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规划,以此实现学生在新阶段下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创造良好教学情境
        在基础艺术课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材料展示其内容,并使用必要的教具标记与对象相关的区域和空间,以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将现实生活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您可以通过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发现和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美丽,并通过多种形式来在生活中认识到美好的事物,赋予美丽更多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极大地想象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课程的时候,需要教师能够将小学阶段下的美术课程进行生活化的改造,为学生营造出来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此更加适应学生在现阶段下的学习与发展。
        例如,在小学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培训内容不限于专业知识培训,而应侧重于与艺术学科相关的综合知识培训,以便学生可以实现综合性质的学习,形成了全面的艺术联系,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课程。小学美术老师面临着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需要创造针对性,自觉性,科学性的生活化教育场景,并指导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意识与审美意识。教师不仅通过将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美术的课堂质量。


        三、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
        小学阶段下的学生通常对所有事情都感到好奇,但是由于好奇心,小学生很可能会发现隐藏的物体,但是小学生却因缺乏社会经验而导致不能有效学习,也不能专注于区分周围的事物,从而可以准确地区分真实与虚假,同时小学阶段下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活泼的天性。小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和知识,因此他们不受当前学习方法的限制,并进一步提升了知识和探索的空间,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满意度。因此,基础美术教育必须满足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来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教学规划与设计,尊重学生在现阶段下的个体差异以此开展全面的教学规划与设计。
        例如,学生由于受到的教育环境不一样,导致学生在心里发展与认知层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教师需要注意到这些问题,重视并能够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尤其是在小学进行美术教育时。传统的教学法通常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有限,削弱了小学生的绘画技能,使他们失去了领导能力和对学习技能的热情。因此,在基础艺术课程中,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极大地促进了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认知
        在当今科学技术和国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知识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已从传统的“填塞式”教育中解放出来,而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个人素养。在艺术教室设计中,它不仅强调学生教育形式,个人教育和各种教育的展示,而且真正融合了人文教育和科学知识,使教师逐渐从传统艺术教育过渡到某种教育。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发展可以在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感知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现阶段下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与进步,提高学生在现阶段下的思维发展以及认知能力。
        例如,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室中,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的“容器”,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中,美术教室必须通过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来进行独立和独立的思考和创造。基础艺术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成功,表演和创新的机会,而且在“见仁慈,见仁慈”的过程中完善了他们对艺术和艺术的个人理解。在如此大的环境中,实际课程中的一些学生经常会画出较弱的美术技巧,但是教师不应该对于学生进行过多的批评,但应尽可能从鼓励的角度看待它。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获得更大成就和自尊心的同时,增强对学习的热情。
五.深化文化理解,提升学生感知
毫无疑问,美术是艺术的一类,作为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文化的深度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小学生经常很容易忽视艺术是什么。图像或作品的创作无法理解和把握艺术的深层文化含义。因此,在基础艺术领域,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便在对艺术产生赞赏的情况下向学生传达其工作中所包含的独特文化特质。尽管此过程存在困难,但美术老师应设法帮助学生在文化环境中感受艺术的文化氛围。以此促进学生在现阶段下对于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自身的文化启蒙,实现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有效发展。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这一节课程的时候,主要课程是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形成,并激发学生的文化情感。在此次课程中,我向学生介绍了秦始皇陵和秦始皇兵马俑的文化历史。秦始皇13岁那年开始建设。它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秦始皇的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坑,位于墓地以东500米处。秦始皇和秦始皇陵的整个陵墓消耗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墓。历代帝王陵墓规模宏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增进了对秦始皇陵墓和兵马俑的文化价值的理解,并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国宝的热爱和价值。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当前小学课程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对美术教育特点的理解,运用科学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佳.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分析和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0:121.
        [2]邵建君.试论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J].学周刊,2016,15: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