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830026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程意识,是基于单篇阅读基础上的一种超越。本文基于初中语文课程,粗浅地对群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做出几点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起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途径来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提炼阅读主题
1、根据单元导读确定主题
确定群文阅读主题的最简便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教材出发,最终也自然能够回归教材。比如教材单元导语中包含的丰富内容就可以作为教师主题的选择对象,这样也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在单篇阅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2、课后习题确定主题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的习题设计层次十分清晰,且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部分,教材可以根据两部分的不同特点和针对性来提炼主题,组织开展群文阅读。例如,在《春》一文的课后习题中,涉及到了“比喻的修辞与表达效果”这一知识内容,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主题来开展有关比喻手法不同运用技巧的群文阅读,从而使学生深度掌握该写作技能。
3、从文本中确定主题
每一篇文本都是极具意义的,而在对文本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寻找其中的亮点即可升华出主题。比如《散步》一文的亮点就是“以小见大”等等。
二、群文阅读文本选择
1、难易适中
教学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选择文本时一定要格外注意文本的难易程度,在兼顾到大部分学生的同时,选择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比较适中的文本。尤其是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当前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掌握情况,尽量确保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所学来加以读懂和理解,稍具挑战性即可。
2、文质兼美
审美素养也是当前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群文阅读的开展也需要通过文本来间接地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思维意识、语言表达和文学功底等方面。
3、体裁多元
文本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群文阅读的开展同样也要考虑到这一点。比如以心理描写为主体,教师可以选择《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哦,香雪》《哭泣的书》等文本,这种包含古今中外多种文本的阅读教学才能够尽可能地使学生的阅读心理得到满足,而多文本的阅读也理应呈现出多元的文化韵味。
三、群文阅读教学一般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初中学生相比于小学阶段,其注意力已经十分稳定,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在课堂之中,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群体注意力水平仍然不是很理想。要知道,注意力集中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始,只有吸引、集中并且保持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够确保教学各环节的有序、有效实施。那么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主题导入,最好再带有一定思考性,引发质疑使学生进入探究式的学习状态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通过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或是学生喜爱的新媒体等形式来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写人要抓住特点”中,教师可以将这节写作课转换为群文阅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结合课内文本对课外文本进行阅读,从课内接触和了解过的不同文本人物形象来感受其各自的描写描写手法,引出本课中心议题。
2、沉浸其中,静读文本
群文阅读需要大量的自主阅读时间和机会,这也从侧面强调了该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阅读者和思考者。对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习得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略读、默读、浏览、精读等等,在阅读中边思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切实提高阅读效率,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一般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前期阶段给学生下发一些相关资料,供学生课下阅读,因为课下的时间相对比较充足,阅读环境的选择也十分自由,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得到激发和锻炼,而且容易产生对文本的较深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课下进行了自主阅读,在课上也仍需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来进行温习,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于文本的熟悉感得以保持,而且集体阅读的氛围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主题探究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在初读文本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二次品读,也就是揣摩文本细节,感悟中心思想等内容,从而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之所以说群文阅读需要学生进行交流探究,是因为类似于交流的互动性活动能够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彼此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而且群文阅读教学十分提倡探索与发现,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良好的阅读氛围来令学生展开和谐交流与互动,在共读共议中探寻文本的内涵,与作者进行对话。
4、对比整合,形成认知
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比较与整合,这二者之间的过渡也代表了学生主体阅读思维的进阶。因此,群文阅读需要在提升学生阅读思维的过程中使之学会比较阅读,挖掘文本内涵,找到相关联文本之间的异同点。具体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象地分析、归纳和总结文本。
综上所述,当前语文课程对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度日益增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该教学模式的普适性,本着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基本目标,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群文阅读等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真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陪伴一生。
参考文献:
[1]李泽兰.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88.
[2]刘敬惠.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8):173-174.
[3]邓细林.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