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毛静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7期   作者:毛静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语文教材内
        毛 静 (四川省泸州市梓橦路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7-02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语文教材内外、课堂内外都是渗透德育的良好载体。可事实上,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重知识传授,忽略德育教育,常常使很多宝贵的德育资源白白流失。当然,也不能离开语文教育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教育从属于德育。现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品味赏析,渗德育
        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好词佳句进行赏析,往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失物招领》中,唐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同学们,刚才张爷爷捡到一些东西,是哪些同学丢的,请到我这儿来认领。”这句话中有一个字——“丢”。孩子们把这个“丢”理解为“丢失”,不明白课文中的同学们丢失了什么?明明就什么也没丢失啊?继续往下读,经过老师点拔“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是他们丢失的宝贝吗”,学生发现了,“丢”并不是“丢失”,而是“扔”,课文中的同学们在参观植物园的时候扔了垃圾,都被张爷爷捡起来了。教师继续引导,“原来这些乱扔的垃圾就是‘失物’啊!它们的主人都是谁呢?”学生饶有兴趣地从文中找出答案,找出最后主人们“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这样的语文教学,在进行课文教学的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要爱护环境卫生,爱护地球妈妈。
        二、朗读指导,陶德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道德陶冶的良好途径之一。因为借助朗读来体会更加具体可感,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了。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教学中,非常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谈一谈哪些段落或语句最令自己感动,原因是什么,然后再读一读令自己感动的段落或语句,讲一讲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情怀。如:
        生:最我感动的句子是“你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你为什么感动?
        生:因为大娘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师:什么是“唯一”?
        生:“唯一”就是只有一个。


        师:大娘失去她仅有亲人——小孙孙,她心里会怎样?
        生:她一定非常痛苦。
        师:她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生:从此,屋里静悄悄的,吃饭是大娘一个人,睡觉是大娘一个人,白天是大娘一个人,晚上也是大娘一个人。没有了小孙孙的欢笑,没有小孙孙的撒娇。她的生活失去了阳光,她过得好可怜,好孤独。
        师:是啊,这样的情,志愿军怎么能忘怀?你能把感受到的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你为什么能读得这样动情?
        生:因为我一想到大娘失去唯一的亲人,想到大娘孤苦伶仃的生活,就忍不住要流眼泪。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也听到了大娘和志愿军战士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师:谁也想说说令你感动的语句?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朗读的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三、习作训练,透德育
        无论是一篇演讲稿,还是一则童话故事,其间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德育资源。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习作要求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导游词中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浏览的注意事项。记得进行这次习作时,因为同学们几乎都有外出旅游的经历,而且本着让学生个性化介绍的出发点,我的指导并不多。只是提前告知学生,我会将全班习作分为三个等级,“五星级导游”、“优秀导游”、“合格导游”。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全心投入写“导游词”。
        习作完稿之时,同学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对文物遗产的保护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情怀,都悄然无声地流露出来。
        四、学习习惯,润德育
        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书写认真、整洁,坐姿端正、漂亮;“手离笔尖三寸长”、“感情朗读加上表情”、“课前要先预习”、“先完成作业再玩儿”、“独立思考”、“不懂就问”、“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等等。殊不知,每一种习惯的训练和养成,其实就是德育的形成过程。一笔一画地书写,让学生明白做事要细心,从始至终,坚持如一;独立思考问题,让学生知道遇事要勇敢面对,努力向前;先完成作业再玩儿,让学生懂得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负责,克服懒惰,有坚韧的毅力;……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举办语文课外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古诗鉴赏等活动;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态度、言行等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大量阅读,开展读书交流会等等。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中,找准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让德育飘洒,入我课堂。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身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目标与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