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成文昌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7期   作者:成文昌
[导读] 【摘 要】 自学能力是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成文昌 (乐山市沐川县永福学校   四川 乐山   614500)  
      【摘 要】 自学能力是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7-026-01
        自学能力对于学生发展来说,具有终身受益的作用,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放手,并给学生预留更多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老师的基本职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曾经就提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完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除了叶老先生之外,中外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本身对这个学科就存在很多不懂之处,加之物理本身比較复杂,尤其是对女生而言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物理知识,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善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教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是作为老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过早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无论学习什么都有固定的答案,即使语文学习都会给出固定的模式,直接导致思维方式的僵化。物理本来就属于理科性的,很多知识都是有固定答案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一旦没有老师的帮助就会无所适从。因而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必须采取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加之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也是为了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和谐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自内心地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地发展。
        2.加强引导,培养自学能力
        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的指导工作,盖在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领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法,帮助学生克服急躁情绪,耐心诱导,巧妙点拨,切忌把答案结果直接告诉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情况有目的地讲,逐渐过渡到学生已理解的内容。书中出现而学生能理解的事例少讲或不讲,重点、难点着重讲,选题力求精,讲话力求少,思路力求活,解题力求准,以身示范,引导学生自学。课前教师将编写的导学提纲发给学生,通过学生主动地观察、联想、阅读等尝试活动指导自学。运用“目标教学”,以“启发式”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
        3.加强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师精力有限,教师要向每一位学生提供必要帮助和指导是不现实的,让学生交流自学,实行合作学习便能解决这一难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异质性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围绕学习目标,展开问题讨论,参加学习竞赛、实验竞技,并以小组在学习中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让学生树立“水涨船高”的集体合作精神。“互帮互学”、“官教兵”、“兵练兵”,使不同学生在各个层次得到提高。其间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组内成员间、小组与小组间的三重信息反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同角度地进行交流、点拨、矫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启发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请学生猜想:当蜡烛从二倍焦距外向凸透镜靠近时,像将怎样变化?这样一猜,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让学生边讨论边回答,教师不给予评价,只是鼓励学生猜想,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实验,同学们进行互相讨论,共同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结论不够全面的小组继续讨论、实验,探索与其他小组相比不够全面的部分实验,直到学生得到凸透镜成像的条件、规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学习迁移。
        另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多创造机会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问一问、谈一谈,形成一种特殊的交流自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总之,当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引导,因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制定详细的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2019.14
        [2]李帅.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9.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