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载体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严贤清
[导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严贤清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那黄小学,广西  南宁   530000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等方面的发展。而学生写数学日记,正好符合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说,数学日记,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深有体会。
        我从一年级开始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多的习惯还没能养成,还处于比较幼稚的行为阶段。很多的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习不少的知识,对于10以内的计算基本没问题,但让他们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却无法表达,甚至有较多学生是数手指头得到的。这就是孩子们的习惯,只想知道答案,不懂算理的过程。在作业中增加数学日记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课后思考反思,并加深对数学的情感。例如,在学习了认识图形(二)后,把这章的内容写成数学日记,当然他们是以手抄报的形式来写,有学生是这样写的:今天学习了平面图形,认识了几个新朋友,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他们有些高高的,有些矮矮的,有些胖胖的,有些瘦瘦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三个朋友都有4条腿,三角形只有3条腿,我最喜欢圆了,最调皮了,把自己卷得圆圆的,可爱极了。我家里都有这些好朋友,你想跟我一起认识他们吗?
虽然这是一篇很简单的数学日记,但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描述,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并且对区别图形有了一定的反思,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它们各是长什么样的,还能联系生活,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明显能培养学生的读,写等方面的能力。然而,数学课堂相对语文课堂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变这一思想呢?比如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章基本都是算数,对于有计算基础的学生来说,能很快知道结果,觉得数学无非是数数、算数,没有多少的乐趣,更不会去反思老师在课堂上引导的算理过程。但是这些学生的数学日记却让我有点惊喜,以下是学生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今天学习了十几减9,小丑叔叔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15-9=6。我有好多方法去算呢,瞧,我是画15个圆,再圈掉9个,还有6个。



        还可以把15分成5和10 ,10-9=1,1+5=6,可快了呢。这篇数学日记,记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并且把计算过程详细表达,在这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在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了。还有些学生会把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7等的方法进行总结,有些学生可能比较擅长用破十法,有些学生可能擅长想加法算减法,有些学生可能擅长用连减的方法,在数学日记中,学生尽情地表达,得到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通过整理,反思,也提高了自身的口算能力。
        因此,从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可以看出,孩子在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他们可能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要点,但因为数学日记,他们会去思考应该如何表达,才能更好地展现在一张纸上。这样学生慢慢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如今,学生也到了二年级,无论思想还是知识层面都有一定的提升。但一节课就几十分钟,很难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通过数学日记这个载体,能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困惑和思考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让教师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更加清楚努力的方向,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