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为支点开启儿童的阅读兴趣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高静
[导读] 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会影响个体的发展
        高静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云南  五华    650032
        【摘要】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会影响个体的发展;也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开阔视野、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其未来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阅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几乎所有教学都依赖于阅读文本,所以从小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在当前儿童阅读兴趣培养中存在着忽视儿童群体阅读特征、把儿童阅读等同于成人阅读等问题,导致儿童阅读兴趣不高。而故事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情节错综复杂、表现形式更是灵活多样,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以故事为支点开启儿童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故事;儿童;阅读兴趣

        小学是人一生中的“黄金阅读期”。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阅读变得更愉悦、轻松,是每一位教师所需要面临的新课题。首先,应当对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有所了解,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当前小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所以其阅读兴趣也不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中和三观的培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小孩子天生就非常喜欢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其爱听故事的这一性格特点讲述课文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产生情感变化,增强内心触动。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调动课堂氛围,从而激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讲《传统节日》这堂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关于“年兽”的故事。它是怎么样在人间干坏事,又是怎样被乞讨的老人用鞭炮和大红纸吓跑的。帮助他们了解为什么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这样既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通过听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所以可以在班级开展关于听故事的活动。比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来给学生们读故事, 或者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带到学校来,大家一起分享。 在听故事时,学生们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 想象故事的内容,内心也同时在变化,非常的专注、安静。在他们听故事的过程中, 还可以适当进行指导, 培养学生更好倾听的能力。例如,要集中注意力, 认真听,听清楚故事内容;一边听故事一遍思考,从这篇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听故事, 可以充实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在有限识字量的情况下, 听故事是扩大其阅读量的重要手段。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 学会了拼音, 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这时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自己读故事, 可以读任何自己喜欢的故事, 这样学生们的阅读热情更加浓厚,阅读兴趣越来越强烈。

可以给学生们推荐适合他们的书本,从一本本的图画书,慢慢换成一本本厚厚的故事书。随着时间的累积,学生读的故事书也越来越多,由几篇到上百篇,并且阅读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越来越浓厚。
三、通过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除了会听故事、读故事,还要能表达。由于学生经常听故事、读故事, 增长了新的知识;增加了很多新的词汇;也有新的思考产生。所以自然想要与人交流。所以在这个时候, 可以启发学生试着把自己听过的喜欢故事讲给他人听。可能在一开始, 只有少数孩子能把故事的内容大胆完整地讲述出来;有的孩子只能讲一点点,表达不完整;有的孩子可能甚至不敢大声讲话,以至于什么都讲不了。但在一开始,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强制性要求,只需要鼓励他们能开口讲就可以了。这样子,在没有特别大压力的情况下,让他们产生了表达的自信心之后,就能够主动表达、交流了。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 提供给孩子们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表达自己。讲故事给孩子们提供了交流、表达的机会。渐渐地孩子们既能够自然大方地、完整地把故事完, 又能被故事中的情节启发、陶冶、感动,还能激发自身的阅读兴趣。
四、通过编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们表达能力逐步提高是因为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反复练习, 与此同时也具备了编创故事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体情境, 激发学生创编故事的兴趣。例如,可以出示一幅画, 让孩子们展开想象, 将图画内容延伸;或者,给个开头:“有一天,亮亮在草丛里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狗……”让他们根据这个开头创编下去;或者还可以这样,教师地讲一个故事, 讲到一半时突然停止, 让孩子们根据已经知道的人物、情节等, 将故事继续创编下去,只要合乎情理就行……这些方式,让孩子们一听就很感兴趣,想去创编故事。编故事不仅能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 并且也能发展和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小学阶段孩子的好表现心理特别强, 将他们的课外阅读成绩展示出来,让老师、家 长、同学都来认可及赞赏,那样的话就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了。因此,可以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所创编的故事用专门的本子画下来或写下来。并在封面上做好漂亮的装饰,写上“故事大王”和自己的名字。有一这样本自己编的故事,孩子们会特别开心,也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展示阅读成果,巩固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定期的开展教学活动来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展览读书笔记、开展故事分享大会、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阅读成果,提高成就感。还可以以此机会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可以丰富课外生活,让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而且小学生的好胜心都比较强,通过比赛、竞争,可以彼此互相激励,一起提高阅读能力。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表演的欲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结语
        总的来说,阅读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教师必须重视起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以故事为支点激发对阅读兴趣,喜欢上阅读,能积极主动的去阅读。
参考文献:
[1] 张平 .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J]. 中国教 师 ,2019(S1):153.
[2] 李巨才 . 得于课外益于课内——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 读兴趣的培养策略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9):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