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李静书
[导读] 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极想证明自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
        李静书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润城学校,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极想证明自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但由于他们心智还不够成熟,往往会做出一些不成熟的事情。这时,班主任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许多小学班主任教师管理班级的手段不恰当,十分生硬,往往从自身出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以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学生显然是不能做到的。教师过于强硬的管理方式会激起学生的不满。他们反而会越发不听话,或是表面上听,实际上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路径
        一、当前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班主任工作缺乏重视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当中,部分的班主任往往会将较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文化知识教育方面,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对实际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关于新生入学应该要注意的要求,具体有什么,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请教。但切忌一味的照搬照抄,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同时完善每一处细节,尽可能让自己的PPT精美呈现,家长赏心悦目,自然也会赞赏你的能力。
(二)工作方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有的班主任教师虽然能按照相关的要求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只是以强制性的规章制度和这次教学经验为依据来进行相关的管理和引导,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进行工作方式的调整和创新。班主任负责学习态度引导的教育和谈话、安排优秀学生对其一对一学习方法上的互助、定期了解学习情况并做引导回馈、与家长沟通在家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必要时请求家长请家教,并做好个例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的第三方沟通,让任课老师不放弃学生,学生对任课老师保持好印象。另外,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本身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在学习的时候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认知和理解。
(三)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受到课堂教学经历和教学时间的限制,班主任很难一对一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这将会使实际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效果大打折扣。良好的班规和班级是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以约束学生言行举止的有效方法。但无论是日常的管理和相关活动的组织,还是班规、班纪的制定,都是由班主任全权负责并进行决策的。在这过程当中,即便有的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和学生进行了相关的交流和讨论,但却很少参考和借鉴学生的意见。加之,受到班主任权威形象的影响,也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的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这不仅会使班级管理成为班主任教师的“一言堂”,同时还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关注学困生与问题学生
这两类学生往往多有重合,他们的学习与言行不仅关系着自身的进步与成长,也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整体水平和形象,各科老师都为他们操尽了心,可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他们急和训是没有用的。从二者形成原因来看:有的是习惯不好,拖拉懒散,有的是自身能力有限,有的是家长不够重视,疏于管教。班主任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班级管理者,要给他们多一些耐心与关心。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抱着一个都不放弃的信念,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给予真诚的鼓励和帮助,多想办法帮助其逐步转化。比如某某同学,单纯热心肠,劳动积极,就是学习上迟钝、记不住,以至于提起学习就害怕。教师就不再总盯着他、督促他,而是夸他数学学得这么好,语文一定能学好,同时,适当对他降低要求,只要进步就鼓励。在假期里,他的各样作业都能自觉、提前完成,成绩也终于达到了合格。对于班中的一些特殊学生: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等,问题一般都比较多,班主任更应该多一些关注与爱心,引导他们和大家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二)引入班级量化管理方法
首先,班主任要引导高年级学生全面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借鉴其他优秀班级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结合各班实际情况,以班主任带头、各班委共同负责、学生齐参与的形式拟定初步的、符合班级实情的班级管理制度;其次制定关系到每个学生切身利益和行为准则的班级管理制度时,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对制度的内容进行讨论、修改,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平性;最后,在科学、合理制定量化制度的基础上,班主任要保证制度全面、有效落实,实施分层管理模式,确保班级管理的效果。另外,制度落实的过程一定要遵序公平、公正和公开性原则。在具体量化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因为个人经历和知识程度的差别,对行为的理解自然存在差异。在对那些有争议性的行为进行判断时,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偏袒任何人,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从而按照量化考核的规则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
(三)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理念
开展一些与德育相关的主题班会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在确定班会主题时,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周围新鲜事物和案例以真实事件和情景再现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比如,现在很多学生不注意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班主任可以就此问题组织学生召开讨论会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再让各组成员就该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就公共环境卫生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派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法。学生会在讨论过程中回顾自改前有没有不讲卫生、破环公共环境的问题,进而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同时,带动和影响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又如,班上有两个学生争吵或打架,班主任就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表演和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学生观看后就会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也会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过程当中,班主任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全面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思想发展的关注,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班级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的调整,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另外,小学班主任还必须要以客观评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和优势。
        参考文献:
[1]王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外教育,2015(28):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