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哈密市八中
摘要:语文作为开展其它课业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阅读是通过搜集信息来认识世界、继而进行思维拓展获得审美体验。阅读文章可以感受文学气息、领悟作者创作的中心思想、陶冶情操。新课标时代,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以下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课程教学目标合理化设置
无论是教材阅读还是课外材料阅读,教师都需要做好教学目标建设,确保整个课程教学活动具备明确的方向性与针对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以学定教的理念应用起来。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深受教师教学指导的方式方法影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情了解,给教学目标设置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条件。由于学生在阅读探究阶段,自身的认知水平、理解认知、情感经历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与认识,由此围绕学生发展所需的教学目标设置,就能够给学生的积极参与埋下伏笔。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灵动构建,必然要通过针对性、有效性、明确性的教学目标引导。语文教学目标定位需要围绕学生素质发展需求进行,帮助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强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学生的智力发展、思维发展逐渐加强,后续的阅读情感带入、态度转变、观念养成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目标需要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不能将目标设置过大,或让学生体会不到其要义,且落实的难度相对较大。在教学目标设置阶段,确保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弹性,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思想观念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差异性,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能够分层次进行,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探索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需要,各个阶段小的教学目标设置都能体现其价值影响作用。
二、精心设计课堂阅读教学情景
兴趣是开展学习的源头和动力,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阅读情景,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阅读文章充满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设置阅读前问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例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设置问题:“白求恩生活的年代是?”,“白求恩为中国做过哪些贡献?”。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增加阅读教学有效性,还能使学生在思索问题答案过程中认真完成文章阅读,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情景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对启发学生参与阅读有显著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课程导入,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融入阅读中,提高学习有效性。
三、丰富课堂阅读形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课堂阅读形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针对课本内容,提倡学生阅读两遍以上。第一遍速读,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第二遍是精读,重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归纳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课堂角色阅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内容。充分融入文章中的角色,去感知作者创作的中心意图。这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师生间感情,进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开展语文阅读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本的内涵,能够吸取其中的文学精神,所以初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指导,否则阅读就不会起到任何效果。
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
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理念应用于构建灵动阅读课堂期间,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度探究学习方法,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新课改的目标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诉求转变,教师要在教学阶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好教学活动设计,做好教学平台的优化构建,学生在语文学习期间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或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找到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设置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求知欲,在实践探究中提升语文学习水平。
教师要转变传统语文课程教学观念,控制课堂知识讲解的时间,将教学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使各项教学活动或任务目标都能服务于学生。教师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与推进者,认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同时,还需要确保学生全体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能够围绕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时,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被强化。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仅要掌握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量,还包括学生以往的阅读偏好。教师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知识学习水平进行强化,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课堂学习阶段的参与性逐步提升。
五、增设教师点评和课堂讨论环节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增设教师点评和课堂讨论环节可以很好地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积极性评价来鼓励和表扬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对阅读较好的学生进行口头鼓励评价,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激励差生要加强阅读,争做阅读先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制定阅读能力成长记录本,记录学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展示阅读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模式寻找解决策略。同时课堂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究文章主旨,升华知识点,走入文章深处,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如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组,对阅读内容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刻掌握文章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而提升鉴赏和阅读技能。
六、拓展课外阅读
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当前大多数教师倡导课外阅读。相对于课本文章,课外阅读知识面更广,所涉猎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精美短文到长篇文学巨著。同时可以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感触最深或最经典优美的文章段落抄写下来,加深学生阅读深度,提高初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国内外有很多文学名作可以供初中学生借鉴和学习,课外阅读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还能开阔眼界,丰富情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七、结语
语文阅读是一个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拓展思维,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有效阅读策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和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邢丽颖.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文学教育(上), 2018, No.442(08):120-121.
[2] 黄桂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 新课程·中旬, 2018(8): 7-7.
[3] 费雨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浅析[J]. 课外语文, 2018.
[4] 吴小平.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 考试周刊,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