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班主任共情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杨建斌
[导读] 在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情感是高中教师、家长及学生三者重要纽带
        杨建斌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在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情感是高中教师、家长及学生三者重要纽带。在家庭与学校交流活动中注意情感因素的话,教育工作就会有温度,对学生发展也会有所帮助。通过共情教育,达成沟通的目的,对师生关系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教育;班主任;共情教育
        共情就是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和行为。在高中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这种共情能力非常重要,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固执,叛逆心很强,常常挑战班主任老师的权威,尽管有时会在表面上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实际上只是敷衍,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行为。发生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立和紧张,班主任会很难管理整个班级。因此,高中阶段的班主任需要调整自己的教育管理方式,运用“共情”与学生沟通,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耐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尽力走进学生内心,去体会学生的情感、信念和态度,解决问题。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注意表达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提供正确的指导。
        一、共情教育的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情感与语言之间的双向传达,班主任的情绪、语言甚至身体的动作直接影响着沟通效果,影响人际关系建立。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注意感情要素,深入了解学生内心,能够顺利与家长进行沟通,达到交流的目的,提高教育的效果,尽力发挥感情要素的积极作用。人都是有情感的,教育应该让人感到如沐春风,使人倍感温暖。有温度的教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丰富的情感可以起到很好的鼓舞作用。老师用感情打动学生,与学生父母沟通,让家长产生共鸣,达到家校和谐。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甚至有时候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家长对话时,班主任应该提供专业指导,能够形成有助于最终完成教育目标的意识,并与家长达成共识。高中阶段也有一些家长存在忽视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倾向,高中家校交流应该有一定技术性,通过情感传递,打动家长,使其认识到高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理解并且配合学校教育,积极与学校合作开展学生教育。在家庭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中共情是非常重要的。
        二、共情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一)班主任要感受师生仁爱和本真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权威,这样的理念下,很多班主任老师无视学生独特思想和个性,导致对立关系发生。这样的师生关系很难实现健康的学校教育,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教育观念。班主任老师应该随机应变,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改进以往师生之间有隔阂的状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高中学生内心深处。俗话说,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隐藏的角落,期待有人能真心走进,产生共鸣。

“共情”就是很好的方式,这是对学生感情的理解,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因此,班主任应该时刻站在每个学生的立场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营造愉悦的氛围,积极创造沟通的机会,给学生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班主任当做知心朋友来看待,有共通的主题,敞开心扉,创造出一种认知和情感共鸣,打造丰富多彩的,光明的教育模式。
        (二)要提供平台,激发班级活力
        优秀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提升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学生以心换心,始终把学生放在教育的出发点和核心位置,及时对学生的变化做出反应。在现实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总是有些难以进行。学生时常不愿意听老师的教诲或者敞开心扉,负责的老师会给学生提供很多的良好建议,但最终效果也不佳。对待学生,要用多种方式来思考问题,正确看待自己的立场,运用共情技术进行沟通。让学生可以大胆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感受到老师的真心的态度。班主任可以先要求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自己的座位,匿名交给老师。此类沟通以开放与平等为基础,在课堂上与教师、学生及同学建立和谐的关系,让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这样班级管理就是合理的,而不是强制的。
        (三)共情认知和共情情感
        高中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老师应该竭尽全力去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在学生的价值观中体验到的情感,并有效地接受学生的情感。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抄作业,因为从学生角度看,不完成作业的话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后果。为了逃避处罚,才决定抄作业。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有负罪感。所以,老师要向学生们传达自己的情感和真实想法,跟学生说明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以及抄作业这种行为的危害,此时,学生们会深刻体会到教师的真诚、亲切,以及教师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程度。通过这样的情绪体验,学生自然而然地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共情是教学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态度的展现。
        (四)共情的技巧指导有效的沟通方式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每日进行管理与教学的必要手段。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关注到自己,有和班主任沟通的机会,希望老师能够帮助自身成长。但是在实际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总是有困难的。有效的沟通方法应该是班主任教师能先学会共情教育的技巧,要引导学生敢于讲话。班主任要暂时放下作为管理者的威严,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的情感,理解学生的想法,接受他们的感情。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放下自己的心理防御,敞开心扉,让老师听到自己的心里话,而不是应付的语言。这种沟通才有效,才体现以人为本。
        结语
        总之,班主任是通过语言给学生提供指导,在与学生相处中,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真正的好教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有意识的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真心的热爱教师行业,爱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于班主任来说,学习“共情”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进入对方感情的世界,理解对方需要,从而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玲.谈教师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运用[J].教师教育,2008(11):174.
[2]张德山.教师的教育特质:共情[D]现代教育论丛,2007(2):17-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