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标 基于素养 开展文学社团活动的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张成毅
[导读] 语文学科素养是语文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张成毅
        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  362141

        摘要:语文学科素养是语文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面对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在正确思想观念指导下,灵活运用语文科知识、能力与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文学社团活动应当立足于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在特定社团活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见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整体素质、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文学社团活动
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实现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文学社团活动应当围绕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提升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突出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通用性,培养阅读素养、表达素养,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等方面开展社团活动。
1.立足课标,基于素养,开展高中文学社团活动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1.1首先立足课标,我们开展的活动应该是不仅仅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大跨步的开展完全无关联的活动,高中文学社团活动应该是对语文学科进行的一种扩展延伸,进而达到呼应加深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的意义。
        1.2其次基于素养,文化素养与基本素质教育并重。开展活动时文化素养是重要,但个人基本素养却不能丢,比如尊师重道、文明用语等等。文化素养让人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而个人基本素养却是一个人不能或缺的礼貌。

2.高中生课业繁忙,学习压力巨大,如果只是被动学习,会让学生处于机械的应试教育之中,进而影响对学生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文学社团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呢?
        2.1阅读理解与分享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所以社团开展读书讨论会活动,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不同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加知识积累。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2.2诗歌朗诵
         把作品通过有声的表达,注入个人情感、引入动作,声情并茂地向听众展现出来,传达它的思想内涵,引起听众的思想和情感共鸣。这也会大大加深朗诵者自身对作品的意蕴的深入理解 。
        想象当你朗诵一首曹操《短歌行》你能感受到壮志未酬但依然向上的强烈情感;当你朗诵诗仙李白《月下独酌》你能感受到他的孤独寂寞的心境,朗诵《将进酒》又能感受到他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大起大落的情感……当你听别人朗诵时可能又会有不一样的感悟。通过组织诗歌朗诵活动,加强了听众与朗诵者的互动,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感悟力,达到提升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的目标。


        2.3话剧表演
        当你读不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你只需欣赏它的话剧,通过舞台场景设置感受演员语言情感的表达,即使你现在幸福感十分,也能体会到他们在大家族与封建背景下对于感情的执着与无奈。
        话剧表演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舞台,对于高中文学社团活动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舞台呈现的载体。它蕴含了学生统筹能力、活动策划等能力的培养。话剧为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等素养的体现提供了表现形式和展示平台,话剧是“新课标”中“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的重要艺术形式,它提供一个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的平台,为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助力。




        2.4举办校刊+校园发表
        校刊创办会无形中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学生有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的感觉。而校园发表能增强促进学生对写作的热爱、激情。只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热爱写作的学生会更加有兴趣,而不太热衷的学生也会在氛围的带动下开始有兴趣写作。我校是福建省语文学会“读写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以学生文学社团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和竞赛,公开发表学生文学作品,出版学校文学刊物《星河》,先后数次获得“全国百佳文学社”“校园文学社优秀作品征文比赛先进单位”;依托“星河”文学社团活动,“星河”征文比赛、“慎毅杯”作文竞赛和元旦征文比赛,一起组成学校的“征文系统”,极大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从创作、竞赛中获得了写作的信心和能力的提升。
        
        2.5线上投稿
面对教育现代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多渠道多层次运用QQ、微信、微博、博客、校园网等现代化网络平台拓展文学知识,社团活动空间也不仅仅局限于线下,扩展文学社线上和线下互动交流的平台,也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征文的普遍性,提高了学生对写作的关注度。文学写作锻炼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风格。
当学生的一篇文章出现在报刊或网络或APP小程序上时,让他意识到这是对他的肯定与支持,从而更加激发出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例如:我校柳静蕾同学获邮政杯“云上传书·写给战疫者”泉州市中小学生书信比赛三等奖;苏雅漩等二十多位同学在福建省语文学会、《读写》杂志编辑部,《海峡读写研究》杂志社、海峡语文网联合开展“中小学生防控疫情主题征文、艺术类作品网络展”活动中获奖。)


2.6传统节假日
我国传统节庆假日,端午节、重阳节等都是拥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而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也拥有各自不同的节庆活动,尊重民俗、庆贺节庆也是体验生活、认识历史的一种方法。围绕传统节假日开展社团活动也是加强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尝试,它是由课堂到生活的一种延伸,从知识层面进入到能力层面和气质层面的培养。它让学生能认识更广的世界、认识世界存在的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各种传统节假中能理解它们,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3.开展社团活动的困难和对策
         既然是社团活动,总会设计到人与人的交流沟通,社团需要明确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的凝聚成员。而有可能的参与度低,有可能是社团活动单一或者氛围太紧张,这要我们以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以活跃的个人带动团体,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很多活动社团的开展收到了限制,而最大的限制是活动人员不能聚集,不能面对面沟通开展活动,只能进行线上视频会议、线上活动等最能保证安全而有效性的方式。如同线上教学一样,虽然距离很远,但知识总能架起沟通的桥梁。
         
         
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动手能力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改变以往的知识为重固有观念,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在文学社团活动中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性。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的文学社团活动,不仅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使他们更能学会自主发展,更能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和社会参与程度,向全面发展不断努力,最终达到语文的核心素养的成功塑造。当然文学社团活动也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提升,努力发挥和实现语文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力求对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国家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戴亚茹.探究高中文学社团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影响--以郑州十九中“校园风文学社”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8.
[2]缪芳.诵读经典厚积薄发--谈古诗词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