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彬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 广东 深圳 518107
摘要:在新时期的大形势下,劳动教育是新课改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内容,也是培养新一代学生的重要要素。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地劳动精神、劳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综合且全面的发展,逐渐成长和发展成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通过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育环境的创新、改变与完善,为学生进行更好地劳动教育提供良好地条件和基础,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来塑造学生优秀的素质和劳动品质。
关键词:新时期;学校;劳动教育;学生;方法;研究
目前,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为了能够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培养出素质更高、技术更强的优秀学生,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新课程理念与模式中的重要一环。为了能够促进劳动教育课程更好地组织与开展,转变教育思路、拓宽教育路径、丰富教育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坚持贯彻和落实国家和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理论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劳动教育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理论与实践教育环节和流程中,丰富与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并将劳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真真切切的受到劳动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1]。
一、新时期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帮助学生逐渐向德智体美劳等方向全方面发展。下面对新时期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1、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当前,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时,将劳动教育的理念和思维融合与渗透到劳动教育的内容当中,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兴趣与积极性,并组织和开展一系列的劳动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课程或者实践活动当中来,且在劳动教育内容中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与此同时,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通过劳动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能够逐渐养成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的精神与品质。
2、有利于劳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天繁重的学业容易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重视劳动教育,并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合与渗透到各个教育学科当中,有利于学生劳逸结合,消除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压力感,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地释放,能够促进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学习,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良好的实操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与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习与参与劳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更好提升。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目前,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够弥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过程中的空缺,使得学生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够在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和角度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推动学生更加综合、全面的发展[2]。
二、新时期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方略探究
在当前这个时代与背景下,学生的发展不再是单一方面的发展,而是综合全面的发展。劳动教育是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和塑造学生优秀劳动品质与内涵的重要元素。
新时期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要重视劳动教育环境、劳动教育条件、劳动教育内容与理念的完善与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的思维与理念来指导教学,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得以更好开展与进行。下面对新时期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法与策略进行探究与分析:
1、重视劳动教育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为劳动教育提供良好地环境和基础
由于当前很多学校并没有对劳动教育工作予以充分的关注和重视,使得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观念没有得到更好地培养与塑造,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时,要重视劳动教育环境和条件的改善,结合当前劳动教育具体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实验课和劳技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好地劳动教育平台和劳动教育场所,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与观念。与此同时,学校在塑造和完善劳动教育条件时,要设置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如桌椅的简单维修、教室的打扫和整理、花草树木的种植和养护、校园内卫生区的保洁等等,学校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劳动活动,来促进校园劳动教育条件和环境得到更好地完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能力与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强化劳动教育方法与形式的创新,重视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作用的发挥
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单纯依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来拓展劳动教学是不可行的。学校以及教师要重视劳动教育方法与形式的改革与创新,结合当前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个性化特征,不断优化劳动教育的方式与模式,重视家务劳动教育以及公益劳动教育形式的有效应用,发挥出劳动教育应有的作用与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劳动,同时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实现家校共育,设定一个统一的劳动教育目标,在家和学校里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劳动教育。家长在家里也要给孩子留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去独立自主的完成,并做好家务劳动的验收和检查工作,不合格的家务劳动要重新返工,直到合格为止,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感恩父母之心和劳动光荣的思想。而在学校,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劳动活动,或者以家务劳动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参加家务劳动的感悟,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增强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与质量。此外,户外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与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公益劳动活动,如街道垃圾的捡拾和清扫、宣传环保以及文明劝导等公益劳动,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奉献精神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增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3]。
3、重视劳动教育教材的改革,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劳动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和无趣,学生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不足,影响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更好开展。因此,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之前,要重视劳动教育教材的深入改革与全面创新,将生活中的实际劳动教育案例丰富到劳动教育教材当中,使得劳动教育的内容更加鲜活、生动,更具教育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在设置和安排劳动教育课时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将劳动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不断增强劳动教育的实际育人作用与价值,推动学生逐渐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是美德,爱劳动者最光荣。新时期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时,要重视劳动教育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为劳动教育提供良好地环境和基础;强化劳动教育方法与形式的创新,重视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作用的发挥;重视劳动教育教材的改革,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从而综合、全面地培养学生良好地劳动意识与劳动美德,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学生劳动实践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就《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记者问[J].中国农村教育,2015,(10).8-9.
[2]卫诚业.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2).17,128.
[3]王秀斌.加强劳动实践 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浅谈[J].基础教育参考,2015,(7).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