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兆明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南堀小学,海南 琼海 571400
摘要:我们知道,作业作为学生的“必做题”,教师的“必出题”,要想多样多元、生动丰富,需要教师立足教材课标要求,潜心教学研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来精心设计,打破以往固定的作业模式,丰富课后作业功能,使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配合完善的作业评价机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让作业真正体现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升能力的价值。本文从关于小学高段数学作业的概要分析、提升小学高段学生数学作业练习效果的教学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学生;作业练习;教学策略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注重设计作业,即练习题,有效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认识数学、热爱数学,并关注学生的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使数学练习题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关于小学高段数学作业的概要分析
(一)高段学生被题海战术包围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加大以及小升初的压力,学生往往会做大量的数学作业来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这些作业有些是教师布置的,有些是家长或培训班布置的,大家都在焦虑状态下选择了“题海战术”。不可否认,做题多了能让学生提高知识应用的熟练度,但是也会让学生感觉压力大,反而让其产生厌学的情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设计作业练习题,这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现有作业模式的效能低下
数学素质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对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学习数学可以促进一个人成长、成才,有助于其养成理性的思维习惯。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一般作为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工具,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和发言者,大部分时间都在讲授知识,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在这种学习状态下,他们完成数学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练习题的作用也就不能发挥出来。
二、提升小学高段学生数学作业练习效果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班级题库,增强作业适应性
学生升入五六年级后,有了大量的考试经验,也见过各种题型,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学完一个单元后,根据单元的知识要点创编数学题目,周末的作业是“创编一套和本单元相关的测试卷”,题型任选,题目数量不定,让学生自己来创编。这份“创编测试卷”的作业深得学生喜欢,因为平时都是老师出测试卷,现在让他们当出题人,一个个都兴致高昂。从收上来的作业看,学生设置的题型都很全面,有填空、选择、判断、应用题,还有的学生在试卷上增加了有难度的附加题。
学生在做“创编测试卷”作业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外显的过程,出题的难易程度也就能看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浅,以及思考的程度,为了出好题,学生要提前做好数据准备,计算好答案,所以创编一份试卷,自己也就相当于做了一份试卷。笔者将学生的作业收上来后,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哪些题出得好,并把这些好题筛选出来,建立“班级题库”,以后老师布置作业可以从这些题库里选择,学生都希望自己出的题能进入“班级题库”,因此在出题时他们也会更加认真负责。
(二)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难易程度很容易分层,教师应本着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提高的目的来分层设计作业,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如在“圆柱和圆锥”的学习后,笔者让学生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并让同桌之间交换所制作的圆柱和圆锥,各自测量相应数据,并计算出表面积和体积,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设置了以下题目让学生选做:1.同桌A所制作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是同桌B的几分之几?2.统计一下小组内6个人制作的圆柱和圆锥表面积和体积,分别选出一对数值接近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比较?3.谈谈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果给定相应的表面积和体积,你能否制作一个上面为圆锥下面为圆柱的建筑模型?让学生任选一题做,如果想都做也可以,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也就选择了不同的难度和挑战。在赋分一致的前提下,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也给学生提供了相应的提升“坡度”。笔者认为高年级的分层作业一定要注重对知识的巩固,还有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复习运用,复合型的题目更适合在分层作业中运用。
(三)完善作业评价机制
作业评价为个性化作业教学的最终环节,同时也在很大程序上决定了个性化作业能够达到的训练效果。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不同的个性化作业内容,为其设定相应的评价方法。例如游戏作业和自选作业,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班级内互换作业,以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而对于实践作业来说,可选取学生代表,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作业评价完成后,教师需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并记录每名学生的得分情况。为保证个性化作业教学的完整性,还可以月或学期为单位,将一个学习阶段作为个性化作业的评价周期,为游戏作业、实践作业、自选作业等作业形式设定相应的分值,以积分方式记录学生本阶段内的总成绩。除作业得分外,教师还可设定“进步分”、“态度分”、“创新分”等得分项目,对个性化作业教学执行过程中,作业完成情况好、学习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分值奖励。该类评价方式不但考虑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的评价,同时引入小学生感兴趣的“积分制”,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布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研究策略,提高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增加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来发挥数学作业练习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敬游.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布置及评价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9(12):20-21.
[2]王燕楠.基于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