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泽林
广西北流市隆盛镇中心小学,广西 北流 537411
摘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去,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教育需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的内容很广泛,本文主要探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素质教育;重要性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数学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小学数学教学只需要针对基础知识和数学技巧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等就足够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对于教材基础内容的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当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学的模式正在逐步推进,然而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使得我国当下教学的方式方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仅仅是注重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多数教师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在学习数学上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寻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着重培养小学生在数学上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其养成积极自主学习与探寻数学奥妙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当今的小学教育环境中,学生处于只会“听”,不会“说”的状态。即:上课只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不是师生互动。这将导致学生的思考力持续下降,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变通。因此,为了改变此类状态,老师应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而不是一言堂。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掌握在和谐关系中。让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可能是朋友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做到敢于发言,敢于创新。拥有良好的心态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的态度。一般班级里往往有着“优等生”和“差等生”。顾名思义,优等生指的是学习好,人缘好的同学,这些学生往往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关注与操心。差等生则是学习差,人缘差的同学。这些同学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因为他们更容易被人遗忘,也更需要被老师关心。并且这类学生往往只需要老师的一次关心、一句言语。老师需要在课上引导他们回答问题,课下引导他们面对生活。
根据长久的教学经验来看,这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更强,因为他们不仅仅把自己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更多的时候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通过老师细心的引导与鼓励,师生关系会逐渐变得和谐,不再过度尖锐,这样更能增加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思想的交流。既增多了老师了解学生的机会,也减少了学生厌学的情况。在这样一个温暖,体贴,乐观,积极的环境里,学生会感到轻松与自由。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增加,变得开朗活泼。
(二)重视探究活动的开展
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教师可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促使学生积极实践所学知识,也能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推陈出新。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对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控制,确保学生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可以完成任务,加深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具体课堂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层次、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主题,再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探究活动。同时,实践活动不应仅局限在课内,教师还应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应用到课堂之外。例如,在完成“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折纸、画圆等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除动手类实践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又如,在完成“可能性”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彩票中奖和商场抽奖等问题;在完成“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的开支情况,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通过组织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可促使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然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从最初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而是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会教导学生要学会什么,而这种教学的方式不利于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把“要学会”改成“我会学”这种潜移默化的鼓励学习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帮助其培养创新意识。
(四)培养学生探寻数学规律的能力
绝大多数数学内容都是有迹可循的,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验证,通过大胆的猜想和想象让思维有更多的拓展空间。数学里有很多值得被发现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数学规律,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发现其中的奥秘。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练习中做到行云流水,也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仅仅只是教学学生学会教材知识是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的,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究,打造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云海.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6(4):163.
[2]欧阳鑫.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5(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