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8期   作者:刘春利
[导读] 与小学数学相比,七-九年级数学更加抽象晦涩
        刘春利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三中学,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与小学数学相比,七-九年级数学更加抽象晦涩,给学生的有效学习带来不少阻碍,假如学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和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就会显得很吃力,常常出现事倍功半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教师可主要针对七-九年级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七-九年级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引言:我们都知道,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必备的思维能力,它是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的综合体,假如缺乏该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技巧的讲授,数学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教学的局限中。

1七-九年级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固化
        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七-九年级数学教学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讲解,在教学中,总是习惯将知识大篇幅地讲解给学生听,并通过一道道例题来讲解某个概念,意图让学生通过例题讲解来加深理解,学会应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作用没有尽情得到发挥,基本是教师讲解为主,教师甚至不是引导而是直接给出了方法,未能让学生充分思考,也没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也许有人会问道:“小学以后的数学,大部分用不到实际的生活中,那么学习那些函数、方程有什么用?”其实,数学学习固然是学习一些知识,培养一些专业性人才,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它更像是拓展人的思维,培养人的逻辑思考能力,让人的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多好处。数学学习更多学得是看不见的能力,但是很多教师不仅没有及时活化教学模式,还将数学学习局限在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使得教学固化,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固化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会生搬硬套,解决一些表面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但是原理一样的问题却是一筹莫展。
1.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本身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概念都是对生活知识或者专业知识的一些抽象性、公式化的总结,所以看起来比较深奥琐碎。在这种知识面前,大部分学生是苦难烦躁的。因此,数学本身的特点就已经让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厌烦的心理,再加之不少教师按部就班,对于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停留在表面的讲解上,没有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花费大量精力也不得要领,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不少困扰,在这种情势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又会被消磨不少。 这些现象既给学生的学习动力带来不利影响,又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2.1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想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就需要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空间中,也不能扼杀学生的独立思考特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保障学生发言质疑的权利,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并在质疑中不断进行思考,获得积累,最终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2.2为学生预留思考空间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对所有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生怕因为自己的遗漏,让学生丢掉某一块知识,这种模式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需要自己来指导,而不能独立完成,或者不放心学生去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和取代式的教学模式,灌输的是知识,而不是思维,教师自己亲力亲为,而不是学生自主思考。很明显,长此以往,这种做法只会浇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缩减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是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师应该迅速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将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将取代式转变为适度放开式,给学生留出必要的思考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试着自己多解决一些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2.3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害怕出现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也谈之色变,他们认为学生出现错误尤其是一些不该出的错误,是学生不认真学习的结果,对这种情况,教师通常会采取比较严厉的方式去处理,以便让学生去“彻底纠正”。但其实这种“高压做法”并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其实,教师不妨转换一种做法,不再对错误资源畏惧忌惮,而是充分利用它们,发挥出别样的效果。比如说,自己或者一位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错误的地方在哪里,导致犯错的一些因素,并且探讨如何有效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经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各种方法都会一一呈现出来,这些做法或许有不少是空话大话,但是也有许多值得吸取的内容,经过集体分析,犯错者可以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其他学生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并吸取经验,减少此类型的错误。
2.4了解学生思维特征,针对性培养
        七-九年级学生处于一个思维发展和身心发育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身体都是从初中开始迅猛发育,并逐渐定型,而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重点时期。由于处于过渡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较活跃,也没有完善成熟,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所以在实际思维培养工作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以便展开针对性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特点,将学生的共性点与个性点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结语:由于七-九年级数学本身的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阻碍,学生的兴趣很难提升上来。为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多结合一些学生平时耳熟能详的生活事例,进行综合性讲解。这些事例可以是非常实际的,也可以是充满趣味的,通过结合,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强,知识理解也更加容易,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鹏鹏.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2016(5z);32.
[2]赵新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