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9/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8期   作者:钟晓珍
[导读] 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贫富地区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已成为必然
        钟晓珍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松树初级中学  723607
        摘要: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贫富地区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已成为必然。因此,也就有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独守在家中,这些孩子年龄大一点的已经成为了中学生,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及时的教育指导,故而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好好地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受到不良诱惑,养成不良行为,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留守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班主任加强对留守学生管理等方面,对留守学生管理对策,初中生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可以对留守学生管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留守学生;初中;教育指导;成长过程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另一方外出打工,由父母中的一方,其他的监护人,或者未满16周岁以下的儿童自己独处看护。初中阶段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对于留守学生来说,亲情的长时间缺失,极易使留守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从而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因此,对于这种现状应该及时有效干预,以防止这种恶略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心封闭,不善与他人沟通
        由于长时间地身处严重缺乏关爱的环境中,留守学生极易养成自卑,心理承受能力差,封闭的性格【1】。父母是留守学生安全感的重要来源之一,父母“职位”长时间地空缺,留守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父母外出时间越长,留守学生的自卑心理也就会越重,与人交往越发没有自信,就算交流也可能会经常没有共同的话题,只能保持沉默,直至完全封闭自己。
(二)缺少父母管教,有一定逆反心理
        留守学生长期处于“散养”之中,严重缺乏父母的家庭教育,极易养成不服从管教,放纵的性格。青春期正值一个人的叛逆期,而留守学生身边却没有父母严厉的管教,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与现在观念也有着很大的脱节,而且经常会有“溺爱”心理,只想着对孩子弥补更多的爱和补偿,却不知如何进行管教。因此,在这个性格养成关键时期,留守学生不好的情绪与性格只会在逐渐地放大、膨胀而没有及时得到束缚与管制,导致最后形成逆反、不上进、自我、暴力等扭曲心理。
(三)判断力差,易受到不良诱惑
        网络诱惑、社会诱惑,五花八门防不胜防,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对于诱惑的好坏根本无从辨别。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转折点,既未完全脱离儿童的稚嫩,也没有成年人的成熟,在诱惑来临时,极易上当受骗。留守学生对于外界认识的途径几乎只有网络、电视,而部分毫无营养可言的影视作品,就极有可能成为留守学生效仿的对象,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抽烟,打架,抢劫等等问题,更有甚者为了装酷追求刺激,去挑战法律的底线。
(四)缺乏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差
在贫困地区农村的中学里,普遍存在着部分留守学生上课学习态度低迷,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的现象。不主动提问,不愿与同学交流,甚至有着很严重的厌学情绪,对上学存在强烈的抵触心理。学校的教学资源少,学生却有很多,教师也相对更喜欢听话,学习好的同学,所以常常疏忽于对留守学生的关心和照顾。再加上学生自身对学习不积极,不认真,且又不服管教,由此恶性循环下去,留守学生的学习能力只会越来越差,慢慢与同龄人脱节。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父母教育责任与意识缺失
        养而不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莫不为最残忍的事了【2】。也许留守学生的父母也是迫于生活压力,才没有对孩子履行应有的教育义务,但不管怎么说这仍旧是父母教育责任的缺失,他们只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这些留守学生的需求就可以了,对于这些留守学生思想和日常行为的了解微乎其微。主动联系老师来关心孩子的父母就更少了,而且大部分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有没有下滑。由于监护不力,许多留守学生在放学后就处于一种无节制的生活状态之中,蛮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懒散等不良习惯就会如洪水般淹没他们的心田。
(二)亲子之间依恋关系的缺乏
        心理研究表明,早期若父母与孩子长期处于分离状态,没有建立好依恋关系,无法与他人形成良好的相处关系,严重缺乏安全感以及对他人的信任,害怕冒险。而对于农村留守学生来说,从小到大的这十几年里,可以亲眼见到父母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严重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被多个亲戚轮流监护,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形成亲子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很困难的。
(三)社会舆论的偏见
近些年来,诸多媒体对留守学生进行了许多的报道,结合对有留守经历中学生的调查发现,社会舆论对留守学生心理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初中生年龄偏低,心智有待发展,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舆论评价,他们本身就很难具有相应的承受能力,而现在社会对留守学生的评价也是普遍偏低的,长时间地积累和压抑这种负面情绪,也极易使留守学生形成自卑,放纵的不良性格。
三、班主任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班主任应认真调查每个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为此专门建立档案,方便之后能快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也可以快速掌握各学生的情况,促进之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3】。主要收集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家长任职单位等情况,并把教师联系方式悉心告诉各监护人,方便有紧急情况时双方可快速取得联系。同时要经常更新本班学生的变动情况,及时地补充或变更资料的内容,使该制度可以切实地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带来便利,为学生的安全成长建立有力的保障基础。
(二)真情关爱,给留守学生温暖
        关爱留守学生,需要班主任提前仔细了解好学生的个人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等资料,然后针对学生的喜好,改善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健全的人格。作为班主任,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十几岁的年级正是十分看重自尊心的年龄段,努力像朋友一样去跟学生相处,学会听取他们的意见,换位思考去理解他们的感受,懂得欣赏他们的优点。
(三)定期走访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向
班主任应对留守学生的思想走向了如指掌,这就需要班主任经常与学生沟通和谈心。必要时可以做一份记录卡,方便记忆和掌握学生成绩上下涨浮情况,道德行为是否有失范,对于部分不良行为严重,甚至有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应着重看待,对症下药,向正确的方向去引导他们,促使让他们增加信心,努力学习,找到人生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结语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无法及时帮助孩子改正不良的行为。但身为他们的班主任要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关注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促使每一位留守学生都可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努力的心态,只有真正地实现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周力耘.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中外交流, 2018,000(015):154-155.
[2]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 夏飞.??文教资料.?2007(01)
[3]谈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J]. 张海英.??当代家庭教育.?2019(17)
[4]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中学留守生教育管理工作初探[J]. 余乐红.??江西教育.?2010(Z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